第二十二章 臥龍出山(第1/2 頁)
接下來,劉備第二次前往臥龍崗拜訪諸葛亮,諸葛亮閉門不見,說是出門拜訪親友了。
第三次,徐庶親自寫下書信,與諸葛亮約定了會面的時間。
這一次,諸葛亮沒有了推脫的藉口,他知道,如果再次拒絕,那麼他可能真的就失去了出山的機會。
諸葛亮心中明白,他面前的選擇並不多。北方的曹操,雖然勢力強大,但其殘暴的性格和篡位的野心,讓諸葛亮無法與之為伍。他追求的是仁政和天下的太平。
轉而看向江東,孫權雖然繼承了父兄的基業,有著不小的雄心,但他的身邊已經有了周瑜和魯肅這樣的傑出謀士,諸葛亮擔心自己在那裡無法發揮最大的作用。
至於荊州的劉表,雖然控制著戰略要地,但他年事已高,缺乏進取之心,且身體狀況每況愈下,顯然不是諸葛亮想要輔佐的物件。
在這樣的背景下,劉備成為了諸葛亮心中的理想選擇。劉備不僅有著遠大的志向和仁義之心,而且他對待百姓寬厚,對待部下親如兄弟。
更重要的是,劉備自身就具備一定的政治和軍事才能,他所需要的,正是諸葛亮這樣能夠提供戰略指導和政治智慧的謀士。
自己才劉備的麾下才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自己的理想報負也能在劉備的麾下得到實現。
第三次踏上前往臥龍崗的路途,劉備帶著他的兩位兄弟張飛和關羽,以及洛川。
徐庶已經知道諸葛亮在第三次拜訪中必定下山,於是他便不去了。
洛川崇拜諸葛亮,便隨劉備一同前去。
張飛的臉上寫滿了不悅,他對於大哥劉備三番五次地去拜訪一個尚未出山的隱士感到不解和憤怒。
他大聲嚷嚷道:“什麼人值得我大哥去三次,我去看看,如果是一個草包,讓他知道知道我的拳頭大不大。”
關羽雖然不像張飛那樣衝動,但他的心中同樣充滿了不滿。他認為諸葛亮故作清高,故意避而不見,這讓他感到諸葛亮或許並不值得他們如此重視。
關羽的眉頭緊鎖,眼神中透露出對諸葛亮的懷疑。
面對兩位兄弟的不滿,劉備顯得十分冷靜。他知道諸葛亮的價值,也理解兄弟們的擔憂,但他更清楚,真正的智者不是輕易就能請動的。
他嚴肅地告誡兩位兄弟:“不得無禮,諸葛亮的才華我已經見過了,如果你們這般無禮,就不必去見他了。”
洛川也加入了勸說的行列。他以更為平和的語氣對張飛說:“將軍莫慌,他是否有真才實學,日後的相處中自然會知道。”
張飛聽到洛川的話,有些不服氣地反駁:“你這小子篤定諸葛亮會答應大哥。”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挑戰,似乎在質疑洛川的判斷。
劉備心中雖然對能否成功請出諸葛亮也沒有十足的把握,但他更願意聽聽洛川的看法。他轉向洛川,期待他能給出更有說服力的解釋。
洛川微微一笑,從容不迫地回答:“主公求賢若渴,**憂嘆,臥龍不遇明主,也只是鄉野農夫,你說誰更急呢?”
劉備聽到洛川的話,心中的疑慮頓時消散。
當劉備、張飛、關羽以及洛川一行人抵達臥龍崗的草廬前,他們被告知諸葛亮正在午休。
這個訊息讓張飛的怒火中燒,即使他知道諸葛亮可能是故意為之,以考驗他們的耐心和誠意,但他的脾氣還是難以抑制。
幾個人在門外耐心等候,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張飛的耐心也逐漸被消磨殆盡。
他終於忍不住了,大聲抱怨道:“如此傲慢,讓我們久等在大堂,我到外院去放一把火,看他還能不能安睡。”
說完便要行動,劉備見狀示意洛川和關羽拉住他。
洛川和關羽見狀,急忙上前勸阻。洛川說:“稍安勿躁,臥龍先生只是在考驗主公的耐心,成大事者切記心浮氣躁。”
關羽也用眼神示意張飛別亂來。其實張飛也知道自己不可能做出這種事情來,他只是想嚇一嚇諸葛亮,好早一點請他們進去,和諸葛亮見面。
別看張飛平常有像沒有什麼心思,但是張飛是一個粗中有細的人。
在屋內,諸葛亮其實早已醒來,他聽到了張飛的威脅和外面的爭執。
他知道,自己不能再繼續裝睡下去了,否則可能會真的激怒劉備的這位勇猛的弟弟。於是,他緩緩起身,吟誦了一首詩:“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身邊的童子聽到了諸葛亮的吟誦,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