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鮮卑入侵(第2/3 頁)
會感激,明年再給農具,他便覺此乃應該,後年不給農具,他便會視你為仇人。
氾濫施恩,只會釀成大禍。
劉安所指定的制度是,免費租借給農戶一年農具,明年他田地的平均畝產若能與今年相當,便可續租一年。
若能提高平均畝產三成,並連續兩年,便將農具賞賜給那戶人家。
反之,若平均畝產降低兩成,則將農具收回。
劉安所發農具不少,收割作物、播種作物、翻地等等多種多樣,他相信,有了獎罰制度,即便是好吃懶惰的懶漢,也會為了不被收回農具勤奮起來的。
除了九原,其他縣城的糧鋪收穫不大,只收了不到五分之一百姓的餘糧。
糧鋪是按月結算的,存糧者都選擇了留兩個月的存糧供日常吃食,其他全部存入官方糧鋪。
但還有許多人不曾將糧食存入糧鋪,對此,劉安已無辦法。
他已經盡力了,那些人不相信官府,寧願手中糧食放在手裡被鮮卑人搶去,被鄉霸佔有,也不存到官方糧鋪中,他又能怎麼辦呢?
只能說,大漢朝廷威信流失嚴重,已到了民不信官的程度。
當然,劉安若強行要求所有百姓將糧食存入糧鋪,百姓也不敢反抗,只會乖乖從命。
畢竟他們被奴役欺壓了太久,這種操作對他們而言反而是最習以為常,也最有效的。
但如此只會加劇大漢威信的流失,也會讓劉安這兩月一來積攢的威望直接降為負數,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
作物收上來之後,還要經過打穀、曬乾的步驟,而且作物成熟的時間不一,雖然基本上都是集中在那幾日,但前後還是會叉開幾天的。
秋收開始後的第五日,所有作物終於全部收割完成。
而此時,收的早的,甚至已經曬乾存入家中或存入官方糧鋪。
也就是在這一天,劉安收到了散出去打探情報的騎兵,傳回的訊息。
信鴿是直接飛到程則的飼養場的,程則取下信件後,又騎馬火速送到縣衙交給劉安。
劉安開啟程則遞過來的信帛,之間其上寫著一行小字:
鮮卑出騎兵五千餘,已輕裝向南出發。——九原城西北五百里處。
末尾的標註,是發信人發信時的大概地理座標。
騎兵五千……距離九原五百里,短則三日,長則五日,必會兵臨九原城下。
而信中言明鮮卑輕裝出發,便是並未攜帶大批食物之意。
想來是隻帶了路上所需食物,達到漢境後,便依靠劫掠漢人補給自身。
如此一來,鮮卑的行軍速度就很快了,劉安只有三日的準備時間。
接到訊息後,他當即令人將訊息傳到五原各縣,令當地縣長做好應敵準備。
並下令:
允許城外住戶攜帶鋪蓋卷及餐具,入城避難,但不鬧事,不可驚擾城內住戶。
找不到住處者,可擇城內住房牆角鋪席,勉強過夜,白日縣衙會施粥,所有城外住戶,統一發放吃食。
最遲三日,所有住戶必須全部入城,第三日傍晚開始,緊閉城門,無令不得私開!
伴隨著從首相府發出的命令,從九原城開始,整個五原郡,逐漸動了起來。
那些此前還在猶豫是否要將糧食存入糧鋪的農戶,聽到訊息後,第一反應是膽寒。
他們想到了往年被胡人無情殘害的親朋好友,心痛之餘亦驚恐自己今年是否也會如他們一般,來不及逃跑而被殘忍殺掉。
緊接著才仔細咀嚼詔令中的內容,想到自己今年可以入城躲避,頓時心安了不少。
可是……剛剛收上來的穀子……想到這裡,他們臉上露出不捨,辛苦一年,好不容易有了收穫,就這麼拋棄嗎?
隨即想到近幾日在鄉間大肆宣揚的官方糧鋪,無奈之下,只能抱著收不回來的決心,選擇將糧食存入糧鋪。
總之,即便被朝廷沒了去,也不能便宜了那群胡人!
他們中多數人都是抱著這個想法,找到了負責收糧的官吏,將自家糧食存入糧鋪。
雖然心中不相信官府,但接到蓋了兩個紅紅的官印的收據時,他們還是小心翼翼的將其存好。
三日時間,其中兩日,百姓們都在忙著存糧。
他們還沒看到鮮卑大軍,不知道鮮卑人何時會來,但自家的糧食就在眼前,他們無法放著糧食不管,帶上鋪蓋卷就和家人入城避難。
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