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回到九原(第2/3 頁)
也大聲喊道:“賊首已誅,爾等投降可免一死!”
周圍的親兵也趁著廝殺的空閒紛紛大喊‘投降不殺’。
高順則用鮮卑語轉述劉安的話,嚓克什部落的騎兵見此,亦跟著一起勸降。
在敵方頭目死後,勒根部落抵抗了不多時,便逐漸有人丟下兵器,跪地請降。
有了人帶頭,投降的人慢慢多了起來。
等戰鬥結束後,劉安統計雙方損失,才發現,勒根部落五百餘勇士全部戰死,無一人投降或逃跑。
如此結果,令劉安不禁對那個素未謀面的勒根心生敬佩。
但也慶幸不已,幸虧他一開始選了嚓克什部落,若是當時選了勒根部落,即便生擒了勒根,可能也無法將其迫降。
那樣他此後一系列計劃,將都無法進行。
不過,如同勒根部落這般,才是劉安心中鮮卑遊牧勇士的形象。
貪生怕死,輕易投降的,應該只是少數。
不然,之前已經消滅了兩大部落的劉安,所收到的就不應該只是三個部落的依附,而至少應該有一半才對。
此戰劉安麾下共損失了近六百士卒,不過其中近五百都是原鮮卑騎兵,張飛呂布兩人所訓練的騎兵只有不到一百的折損。
勒根部落降者七千餘人,漢人俘虜三千餘。
劉安在對漢人俘虜安撫之後,將其全部帶去了巴特部落居住。
之後劉安留下張飛呂布兩人,命其帶領麾下騎兵看守勒根部落俘虜,又讓劉備帶領步卒打掃戰場。
全軍休整一日,第二日,劉安便安排所有人準備返回九原。
草原戰事結束後,劉安累計的貢獻度已經達到了5016點。
共收納鮮卑普通民眾四萬兩千餘人,鮮卑勇士五千餘人,其中包括巴特部落,嚓克什部落,勒根部落,以及三個投誠的小部落。
而帶回的漢人俘虜約有兩萬人,其中有不少對劉安感恩戴德者,偷偷對劉安表示了忠心,被系統收納。
不過也有不少所效忠的依舊是大漢,而未成為劉安的附庸者。
鮮卑俘虜,漢人俘虜,再劉安帶來的三千六百士卒,回九原的部隊便擴大到了近七萬人!
此外,還有眾多錢糧,牛馬,羊群,以及繳獲的各種物資。
對此,劉安不得不感嘆,戰爭果然是迅速暴富的最快手段,怪不得那麼多人熱衷於戰爭。
不過戰爭畢竟是雙刃劍,一個不小心,丟的可就不僅僅是財富,而是自己的小命了。
而且戰爭的最大得利者,僅限勝利方的首領,其下皆不過是他達成自己目的的棋子。
那些被戰鬥波及的普通人,就更是無辜了。
所以劉安雖然感嘆此戰得利巨大,但絕不會因此就變成熱衷戰爭的狂人。
因為需要收拾的東西太多,到勒根部落戰結束後的第六天,眾人依舊未全部準備妥當。
算算時間,距離西部鮮卑各部落往中部鮮卑求援已經過了快半月了,中部鮮卑的援軍或許已經在來的路上。
因此雖然還有不少能帶的東西沒有收拾完,劉安還是在第六日傍晚下達了次日一早出發的命令。
近七萬人的行軍,速度比來時慢了不止一點半點。
尤其是其中還有許多長年累月遭受非人待遇,嚴重營養不足的漢人俘虜。
找這個速度繼續下去,劉安擔心還未進入漢境,便被中部鮮卑的支援攔下。
無奈之下劉安只能分出五百騎兵往東深度探查,一旦發現百里之內出現敵方大部隊,立刻回報。
回九原的路上,夜間休息之前,劉安都會召集所有高層前來商議鮮卑人與漢人矛盾的解決方法。
經過多番商議,總算拿出了一個還算可行的方法。
博採眾長後,劉安將具體實施方式總結了一下:
第一,回到九原後,由漢人俘虜指認鮮卑俘虜中罪大惡極者,挑選一百罪名嚴重的,歷數其罪,之後當眾斬殺,以稍洩漢人之憤。
其後,將鮮卑俘虜分散至五原各縣安頓,防止有人聚眾生亂。
再在各縣設定專門處理鮮卑與漢人矛盾的機構,若漢人與鮮卑人之間發生糾紛或打鬥,則全部交由這個機構處理。
同時規定鮮卑人與漢人同等,共同享有漢律的保護和約束。
任何人膽敢違反漢律,都要嚴肅處理。
當然,如果鮮卑人犯了漢律,其所受的處罰肯定是要比漢人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