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節(第1/4 頁)
</dt>
&esp;&esp;寧又把在北京見領導的事重述了一遍,滿足了大家的好奇心。
&esp;&esp;領導們對這件事非常重視,鳳寧這幾乎等於是奉旨做彩燈了,所以當鳳寧提出來想打造一個專門的彩燈公園和博物館的時候,領導敲著桌子說:“這想法很好!你覺得哪兒合適?”
&esp;&esp;鳳寧說:“六一路那邊不是有個小公園,後邊有一大片荒地,我覺得那邊就很合適。地點也不算偏,面積夠大,那邊還有池塘,可以把池塘挖寬一點,做成湖泊,湖中心弄個小島,島上弄些涼亭之類的,也可以扎花燈。那附近還有個小山坡,有些花燈可以借地勢扎,會很有特色。”
&esp;&esp;領導們聽到鳳寧的安排,知道這小姑娘是早就有預謀了:“可以考慮,我們領導班子開會討論,同意就可以建了。”
&esp;&esp;這事差不多就算是確定下來了,鳳寧沒有說自己出資的事,畢竟錢還沒到位,領導也沒說缺錢,到時候真弄了,自己再捐一部分費用吧。
&esp;&esp;接下來鳳寧開始設計瀋陽的燈會,結合遼寧和瀋陽的特色,設計一些符合本地特色的花燈。
&esp;&esp;北京那邊的款是四月中旬才打過來的,一共是42萬,光匯款費就花了4200元,說不肉疼那是假的,可也是沒辦法的事,鳳寧沒那個膽子提著幾十萬現金從北京跑回南安。沒有銀行轉賬可真不方便啊。
&esp;&esp;拿到錢的
&esp;&esp;鳳寧回到南安的時候, 盛世安的信早就寄到家了。這次寄的不是信,而是郵政包裹。
&esp;&esp;裡面除了信,還有厚厚一沓子照片, 足有好幾十張。除了十幾張是燈會的燈籠, 餘下的都是鳳寧的單人照與兩人的合照。
&esp;&esp;鳳寧翻看照片的時候感到很驚訝,盛世安居然給自己拍了這麼多照片, 有不少是抓拍的。不知道是他照相技術高, 還是自己上相,拍得很漂亮。
&esp;&esp;鳳寧以前對照片能反映出攝影師對拍攝物件的感情這種說法有些存疑,照片不就是記錄瞬間影像麼,怎麼就能體現攝影師的感情呢?現在看到盛世安拍的這些照片,鳳寧似乎有那麼一點相信了。
&esp;&esp;她並非不諳世事,當然察覺出了盛世安對自己的感情, 但她對愛情與婚姻都有些牴觸,所以並不打算回應。
&esp;&esp;而且,她覺得自己心理太過滄桑,不配擁有這麼單純熾烈的情感。可盛世安不挑明,她也就無從拒絕。
&esp;&esp;真正心態產生變化的, 是上次盛世安去北京找她。一個男人, 傾盡所有, 坐了五十幾個小時的車,跑到北京來看自己,這份真誠與熱烈,觸動了她冰封已久的心。
&esp;&esp;如果這個時候盛世安跟她表白, 鳳寧還真不敢說自己會一口回絕, 她怕辜負這腔熱情,更不忍心往這份熱烈上澆冷水。
&esp;&esp;好在盛重遠夫婦都是特別有分寸感的長輩, 鳳寧去看他們時,他們隻字不提盛世安去北京找她的事,孩子的事就讓孩子自己去解決。
&esp;&esp;從表面上看,鳳寧是個體戶,沒有穩定工作,農村戶口,高中沒讀完,還有她的家庭狀況,哪兒都配不上盛世安。
&esp;&esp;可感情並不是簡單的等式。如果盛世安要追求鳳寧,他們做父母,沒辦法說出反駁的話,不僅僅因為她是兒子的救命恩人,而是這個姑娘的自身條件與個人能力實在是太出挑了。
&esp;&esp;誰在她這麼大的年紀就能獨當一面,工作能得到國家領導人的誇讚?就他們那豐富的人生閱歷來說,絕無僅有!
&esp;&esp;鳳寧因為在盛家夫婦面前得到了足夠的尊重,所以她才敢毫無心理負擔地出入盛家。但凡他們過問一句她跟盛世安的關係,她都要敬而遠之,儘量不出現在對方跟前。
&esp;&esp;盛世安不挑明,鳳寧就沒有什麼心理負擔,還是像從前那樣一來一回地寫信聯絡。
&esp;&esp;鳳寧拿出十萬元捐給彩燈公園辦博物館,結結實實把盛重遠夫婦嚇了一跳。雖然鳳寧捐贈的時候再三強調,不要對外公開自己的捐贈,但市政府內部還是很快就傳遍了,只是沒說名字。
&e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