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獻俘高迎祥(第2/4 頁)
握?”
孫承宗自信滿滿,朗聲道:“陛下放心,那高迎祥走投無路,妄圖冒險從漢中走子午谷突襲西安,奪下陝西。但臣料事如神,發現他不見後,便猜出其意圖。臣已率領官兵,在子午谷口嚴陣以待,還命其餘部截斷其後路。”
榆翔在一旁,不禁讚道:“孫大人神機妙算,此計必能將那逆賊一舉擒獲!”其他大臣也紛紛附和:“孫大人果真是我大明棟樑!”
且說那子午谷,道路險峻異常。高迎祥率五萬大軍進入時,又恰逢連下數天大雨,大軍在那狹小山路里根本施展不開,只能如長蛇般一點點艱難行進。
十五日後,當高迎祥疲憊不堪地率軍行至谷口時,等待他的並非守衛空虛的西安,而是以逸待勞的孫傳庭。孫傳庭一聲令下,官兵們如猛虎下山,關門打狗,將高迎祥的五萬大軍瞬間擊潰。高迎祥所部首尾不能相顧,紛紛丟盔棄甲,四處逃竄。高迎祥無奈逃至一個山洞,卻很快就被孫傳庭的人擒獲。
不久後,兵部奏請崇禎,擇期舉行獻俘大典。這日,天色未明,崇禎帝便早早沐浴更衣,神情莊重地駕入太廟,虔誠地祭過列祖列宗,方才身著龍袍,端坐在那盤龍椅上。
六部九卿及文武大臣們身著朝服,畢恭畢敬,隨著皇帝給歷代先王行禮,又拜過崇禎帝后,分立兩廂。
此時,兵科給事中常自裕出班,手持獻俘文,聲音洪亮地恭誦道:“賊魁90人,闖王高迎祥為最強。其下多番漢降丁,將卒亡命,器甲精整,部伍嚴明,非他鼠竊可比。今賴皇上威福,擒獻闕下則其餘逆賊,不足平矣。”
崇禎帝本可就此下旨將闖王處斬,不過今日心情大好,好奇心起,想看看這賊魁到底是何模樣,便吩咐道:“將高迎祥押解北京。”
不日,高迎祥被押解到了北京,此刻,雕樑畫棟的金鑾殿莊嚴肅穆,日光透過雕花窗欞,傾灑下一道道斑駁光影。榆翔身姿筆挺地立於一側,他看似神色平靜,實則內心猶如翻江倒海。自聽聞高迎祥種種事蹟起,他便對這位傳奇人物充滿好奇,腦海裡無數次勾勒其模樣。如今,這場面即將揭曉,他手心微微沁出冷汗,心裡不住唸叨:“這攪得天下風雲變幻的闖王,到底是何等模樣?今日可算能親眼見識一番了。”
孫承宗立於不遠處,飽經滄桑的面龐波瀾不驚,可他微微握緊的雙拳,洩露了內心的一絲緊張。這場勝利,凝聚著他和無數將士的心血,無數個日夜的謀劃與廝殺,才換來如今局面。他目不轉睛地盯著殿門,心中暗暗期許:“高迎祥啊高迎祥,今日便是你的末路,希望你能給這場漫長的剿賊之戰,畫上一個徹底的句號,也讓死去的將士們得以安息。”
而孫傳庭,這位料事如神、親手設伏擒住高迎祥的將領,此刻站在一旁,神色冷峻。他的眼神中既有大功告成的欣慰,又有對高迎祥的一絲敬佩。回想起在子午谷的那場激戰,高迎祥的頑強抵抗仍歷歷在目,他不禁在心底感嘆:“此人雖為逆賊,卻也有一身膽識與謀略,只可惜,選錯了道路。”
其餘大臣們,個個屏氣凝神,眼神中或是緊張、或是期待,又帶著幾分畏懼。他們深知,今日這一幕,將被史官鄭重記錄在史冊之上,關乎著朝堂的威嚴與朝廷的顏面。有的大臣在心裡默默祈禱:“但願這賊魁能老實些,別再鬧出什麼亂子,讓陛下能順順當當處置此事。”
伴著一陣沉穩有力的腳步聲,兩名魁梧武士,一左一右押著高迎祥步入大殿。高迎祥步伐不疾不徐,身上的鐵鏈相互碰撞,發出清脆聲響,在這寂靜無聲的大殿裡,每一聲都像重錘敲在眾人的心尖上,格外刺耳。行至大殿中央,他穩穩停住,而後目光坦然,毫無畏懼地看向高高在上的崇禎帝。在他眼中,這位坐在龍椅上的皇帝,不過是個蒼白清瘦、被宮廷瑣事困住的年輕人罷了。
兩名武士得了命令,上前一步,猛地在高迎祥兩腿上踹了一腳。高迎祥猝不及防,身子一歪,“撲通”一聲重重跪倒在地。可眨眼間,他竟仰頭大笑起來,那笑聲爽朗至極,衝破層層殿宇,在廊柱間來回激盪,久久不肯散去。就在這震耳欲聾的笑聲裡,高迎祥緩緩站起身,身姿挺拔,宛如一座巍峨山峰。
滿朝文武見此情景,驚得臉色瞬間煞白,彼此面面相覷,眼中滿是駭然之色。有的大臣下意識地往後退了一步,心中驚恐萬分:“這逆賊,簡直膽大包天,竟敢在陛下面前如此張狂,這還了得!”有的大臣則氣得渾身發抖,在心裡怒罵:“這不知死活的東西,定要讓他為今日的放肆付出慘痛代價!”
兩名武士見狀,又要衝上去,打算再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