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再次回到明朝 > 第24章 平遼之策

第24章 平遼之策(第2/3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三國前傳跨時空的墨香:秘境之旅未來世界的我回到三國大秦:開局扶蘇被貶,忽悠他造反變身明末公主:無敵諸天原神:開局成為雷神雙子的哥哥穿越柯南:重逢之我的青梅竹馬鎮國小公爺大明鎮南王:開局與太子桃園結義無始皇口諭,不得踏入銀河邊關死而復生我成為幽靈系寶可夢大師古代旱災:官府獻祭美女,我全收唐時風雲之勇者無畏大漢與羅馬絲路長河四方誌保家衛國惡咒極度恐懼綜影視之在眾多世界遊玩大唐:李二別陰我,我是你姐夫異界爭霸:我能召喚神將

熊廷弼微微頷首,沉聲道:“誠然,那後金的騎兵當真厲害得緊!他們行動迅速,如同疾風一般,令人防不勝防。且其作戰時勇猛無比,毫無畏懼之色,內部又頗為團結,軍令一下,莫敢不從。然而,真正決定勝負的關鍵並非僅僅在於戰場之上啊……”話至此處,他不禁長長地嘆息了一聲。

,!

一旁的袁崇煥臉色凝重,目光冷冽如霜,介面道:“回大人,依下官所見,反觀我大明朝,卻是另一番景象。文官之間爭鬥不休,各方勢力皆為自身權力與利益盤算,彼此勾心鬥角,全然無法齊心協力抵禦外敵。”說罷,他亦是重重地嘆了口氣。

熊廷弼再次長嘆出聲:“的確如此啊!如今這朝堂之上,自私自利之人比比皆是,真正心懷公義、為國為民者寥寥無幾。正因如此,軍事策略往往難以一以貫之地得到執行,軍餉和軍備的調配更是時常出現諸多問題,嚴重影響了軍隊的戰鬥力。”

袁崇煥聞言,眉頭緊皺,急切問道:“大人,面對這般錯綜複雜的局勢,我們究竟應當如何打破僵局呢?”

熊廷弼略作思索,緩聲道:“袁將軍,若要破此困局,首先必須要有果敢堅毅之將領挺身而出。此人不僅要能夠整肅軍紀,還要善於凝聚軍心,使得全軍上下眾志成城,同仇敵愾。此外,更需想方設法減少文官內鬥對於軍事行動的干擾,唯有如此,方能做到上下一心,如此才有戰勝敵人的可能。”

袁崇煥拱手抱拳,神色莊重地道:“多謝大人教誨,崇煥必定銘記在心,哪怕粉身碎骨,也定會竭盡全力,為保衛我大明疆土而浴血奮戰!”

熊廷弼拍了拍袁崇煥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道:“好!希望袁將軍真能力挽狂瀾於既倒,重振我大明軍威,日月山河,大明永在”

……

思緒拉回,再仔細看這道雄關,袁崇煥更多了份信心。

山海關北起高聳入雲、海拔高 519 北的巍峨角山,南至直抵渤海、氣勢恢宏的入海城老龍頭,全線延展的長度約達 13 公里,宛如一條蜿蜒盤踞的巨龍,守護著一方疆土。其城池佈局規整有序,呈現出四方形的格局,周長達到 46 公里之多。城牆高聳巍峨,高大 12 米,厚實堅固,足有 7 米之厚。尤其東牆頂寬極為寬闊,竟然可達 15 米有餘,寬敞得足以讓“十人並肩同行,五馬並駕齊驅”。城牆內部以土夯實築造,外部則用堅固的磚石砌成,如此構建使得城牆兼具穩固與美觀。

城設有四門,東門名曰鎮東,西門稱作迎恩,南門喚作望洋,北門名為威遠,每一門皆設定了重重關鍵的防禦設施。此外,還設有 3 個水門,分別位於東南、西南、西北三個角落,其作用在於排洩城中積聚的雨水。城外四周精心疏浚挖掘了護城河,平日蓄水,戰時則成為抵禦敵軍的重要防線。

城的四門上各自矗立著巍峨的箭樓,東面的城牆上更有臨閭樓、威遠堂、牧營樓、靖邊樓等建築,無一不是為了防衛而設。它們與那被譽為“天下第一關”的城樓五樓並立,素有“五虎鎮東”的美稱。再從老龍頭至角山近乎 10 公里的遼闊地帶,猶如大鵬展翅般向兩翼延展張開,輔以南海口關、南水關、北水關、旱門關、角山關這五大險要關口,以及寧海城、南翼城、北翼城、東羅城、西羅城、威遠城這六大堅固城堡相互拱衛。城牆的牆體高大而厚重,護城河水充盈,池深難測,外圍的哨城、牆臺、敵臺、烽燧如同繁星般密集分佈,層層設定障礙,構成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山海關的佈防堪稱固若金湯,形成了一套以雄偉壯觀的明長城作為核心主線,多座城池緊密相連、彼此拱衛的宏大軍事城防系統。山海關絕對不能落入韃子手裡,袁崇煥想道。他緊皺眉頭,目光堅定而決然,腦海中迅速勾勒出一幅嚴密的防線藍圖。

從地理形勢上看,遼東地區地勢複雜,山脈縱橫,河流交錯。遼錦防線依託這些天然屏障,能夠有效地減緩敵軍的進攻速度,增加敵軍進攻的難度。錦州位於咽喉要衝,控扼著通往內地的關鍵通道,其地理位置使得敵軍若想長驅直入,必先攻克錦州,從而為明朝軍隊爭取了更多的預警和防禦準備時間。

在戰略縱深方面,遼錦防線的佈局充分考慮了戰爭中的持久對抗。寧遠、松山等城池相互呼應,形成了多層次的防禦體系。一旦前線城池受到攻擊,後方城池可以迅速提供支援和補給,使得敵軍難以在短時間內突破防線,陷入消耗戰的泥潭。

在兵力部署上,明朝將精銳部隊重點分佈在遼錦防線的關鍵節點,形成堅固的防禦堡壘。同時,透過合理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網遊之極度冰封快穿系統:反派boss撩上癮我的萬花筒瞳術是深藍加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