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出使東吳(第1/3 頁)
此時,奮勇年少的鄧芝挺身而出,他目光堅定,對諸葛亮拱手道:“軍師,如今局勢緊張,若要緩解與東吳的關係,出使東吳或為良策,我願前往一試。”
諸葛亮停下腳步,凝視鄧芝片刻,見他眼中毫無懼色,滿是決然,心中暗暗讚許。
心想,鄧芝此行雖艱險,但說不定真能為蜀漢尋得轉機。
他微微點頭道:“鄧先生勇氣可嘉,此行艱險,還望多加小心。”
鄧芝領命,剛要轉身去準備,雪天寒和小七對視一眼,上前一步。
雪天寒抱拳道:“軍師,鄧先生此去責任重大,我與小七願同往,一來護鄧先生周全,二來也可為鄧先生出謀劃策,多些助力。”
小七亦是點頭,眼神中透著堅毅。她暗自下定決心,定要保護好鄧芝,助其完成使命。
諸葛亮略作思索,覺得二人所言有理,便應允了。
稍作準備後,鄧芝帶著幾名親隨,雪天寒與小七相伴左右,一同乘船東下,奔赴東吳。
小黑和小黃也跟在雪天寒身後,小黑時不時伸個懶腰,似是對這長途跋涉毫不在意,小黃則乖巧地圍繞眾人遊走,為這凝重的出行添了幾分別樣的生機。
一路上,江風呼嘯,如猛獸嘶吼,吹得船帆獵獵作響。
鄧芝站在船頭,心潮起伏,他深知此番出使任務艱鉅,不僅關乎蜀軍與東吳的關係,更與荊州百姓的安寧乃至天下大勢緊密相連。
望著滔滔江水,鄧芝心中滿是憂慮,暗自呢喃:
“此番前去,孫權會是何態度?東吳群臣又會如何刁難?萬一談不攏,戰火重燃,百姓又將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但無論如何,為了大局,我定要全力以赴。”
雪天寒望著滔滔江水,輕聲對小七道:“此次東吳之行,怕是不會太平,務必小心謹慎。”
小七握緊腰間劍柄,應道:“放心,有我等在,必不會讓鄧先生出事。”
抵達東吳後,鄧芝求見孫權。
孫權聽聞蜀軍使者前來,心中暗自揣測,猶豫良久才決定召見。
孫權心中犯嘀咕,這蜀軍使者突然到訪,所為何事?是來求和,還是另有圖謀?如今局勢微妙,不得不防。鄧芝步入大殿,只見殿內東吳群臣環立,氣氛凝重,如烏雲壓頂。
孫權高坐上位,目光冷峻地審視著鄧芝,仿若要將他看穿,眼中透露出一絲警惕與猜疑。
鄧芝不卑不亢,上前一步,拱手行禮:“蜀使鄧芝,見過吳侯。”
孫權冷哼一聲,聲音冷硬:“鄧芝,如今你我兩軍對峙,你此番前來,所為何事?”
鄧芝微微一笑,神色坦然,仿若春日暖陽,他心中雖有些緊張,但仍保持著鎮定,心想一定要說服孫權。
鄧芝組織了下語言,不緊不慢地說道:
“吳侯,天下大亂已久,百姓受苦,如今曹賊勢大,猶如猛虎在側,時刻覬覦我東吳與蜀漢之地。
我主劉備與吳侯您,皆為當世英雄,若此時兩家繼續爭鬥,只會使曹賊坐收漁利。
荊州之爭,不過是疥癬之疾,當以大局為重,攜手抗曹,方能保得東吳、蜀中兩地安寧,百姓安居樂業。”
孫權聽後,微微動容,眼中閃過一絲思索,但仍心存疑慮:“哼,你說得輕巧,那蜀軍此前燒我糧草,又屢屢與我東吳軍衝突,怎讓我信你等誠意?”
鄧芝早有經驗,從容應對:“吳侯,過往衝突皆因局勢所迫,實非我主所願。
如今我主已深刻反思,願與吳侯摒棄前嫌,共商抗曹大計。
若吳侯願意,我軍可在荊州之事上做出一定讓步,劃定界限,互不相犯,一同籌備對抗曹軍,您意下如何?”
殿內群臣聞言,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仿若炸開了鍋。
周瑜上前一步,對孫權耳語幾句,眼神中透著疑慮與警惕,仿若在提醒孫權莫要輕信,孫權聽後眉頭微皺,陷入沉思。
孫權沉思片刻,開口道:“鄧芝,你所言之事重大,我需與群臣商議。你且先回館驛歇息,待我有了決斷,自會派人告知你。”
鄧芝知曉此事急不得,行禮告退。他心想,只能耐心等待孫權的答覆,希望能如自己所願。
在館驛中,鄧芝度日如年,時刻關注著東吳朝堂的動靜,心中滿是焦慮與期待。
他在房間裡來回踱步,時不時望向窗外,暗自思忖:“孫權到底會不會答應合作?群臣的意見又會如何左右他的決定?萬一他們拒絕,我該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