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0章 西遊記(第1/1 頁)
隋唐時代,禮儀制度的建設達到了高chao。唐中期制定的《開元禮》對祭天、祭祖、祭孔等禮制都做了詳細的闡述,具有了法典xing規定。
“安史之亂”後,國家陷入混亂,唐政權一蹶不振。
所以,唐後期的儒者開始反思儒教的效能。他們一方面主張堅決排斥佛道兩教,一方面認為應拆諸人的內心,培養人們遵守禮儀制度的虔誠,因而對“心xing”的探討成了儒學的重要理論方向。這個“心xing”的探討也就是西遊中對“心”描寫的原型。
儒家的思想和學術都在唐代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
兩宋時期,儒學的思想並未有太大的發展,這一時代的儒者基本就是拿著一千多年前的經典做個批註解個密什麼的。
而由大儒朱熹的解密和批註不得不提。他把《論語》、《大學》、《孟子》、《中庸》合為四書,主張學問要先《大學》、次《論語》次《孟子》、次《中庸》。
科舉考試的重點也轉向了四書,最終形成了後世爭議詬病的《理學》。而臭名昭著的“八股文”就起源這裡。
其實西遊的主張,就帶有明顯的反《理學》意圖。
元代的九十七年就不提了,你讓成吉思汗研究這些貓貓膩,能把他鬱悶死。
明代對儒家的發展有兩大貢獻不得不提。
一是創立了八股文的科舉制度,雖然荼毒了讀書人的思想,但對儒家的發展卻是里程碑式的意義。
二是大儒王陽明在三教思想合一的基礎上,創立的《心學》。它和西遊有至關重要的聯絡。
三教合一的主張,也是吳承恩寫《西遊記》表達的主要思想之一,而對於心的描寫和探討,則是這個主張的主線,這才是他寫《西遊記》真正的意圖。
原著中多處寫到孫悟空說也敬佛、也敬道、也教化子民,這不正是吳承恩三教合一思想的體現嗎?
所以,吳承恩是王陽明《心學》的堅定擁護者,是他的鐵桿粉絲,被稱為“心粉”。
清代的儒學發展基本還是傳承和註釋,沒有更驚人的進步。但經過五千多年的發展,儒學在清代已經深入人心,成了華夏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民國之後到今ri,由於西方文化的介入,趙昊為了追求所謂的文明和進步,早已把趙昊的傳統文化拋之腦後,趙昊的文化出現了斷層。甚至更多的年輕人會對那些千金難換的經典國學嗤之以鼻,認為是老掉牙的老東西,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愚昧和無知,更是社會的悲哀。
如果趙昊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有一ri消失了,趙昊還是中華民族嗎?
縱觀歷史,儒家思想的產生和發展對天朝傳統文化的發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個老大的地位是難以撼動的。它影響了社會的程序,並改變和塑造著你趙昊的xing格,以及處事的方式和行為習慣。
《西遊記》正是以現實中儒釋道三教的爭鬥為原型,以“心”的描寫為主線,書寫了西行路上取經人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