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廟算者勝(第2/2 頁)
張保皋說不定還得提出更多條件,以後更難壓制......
商量來商量去,終於定下了一條計策:派刺客!
於是在新羅文聖王八年(公元846年)新羅著名的勇將閻長在張保皋招待他的宴會上突然發難,奪過張保皋身邊的長劍,手起劍落,將這位“海商王”一揮兩段。
雖然這會兒這次刺殺行動還沒有實施,但是張保皋與舊貴族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自新羅立國開始,就實施了名為“骨品制”的等級制度。
在這種制度之下,新羅國民被分作六級,從王族血統專屬的“聖骨”到最下等的“平人”,層次分明,一目瞭然。
新羅的“骨品制”,將高階官職限制在“真骨”與“六頭品”等級中,本質上與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制”、印度的“種姓制度”別無二致,甚至更加嚴苛。
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由血統築起的高牆,就徹底隔斷了“下等人”的上升通道。
正因如此,對於許多“投胎失誤”的新羅人而言,到社會風氣更加開放的中華上國打拼,是他們謀求階級提升的唯一途徑。
唐太宗時期的新羅子弟薛罽頭的際遇,便是最好的例子:
薛罽頭是下層貴族出身,尚且為沒有出路而感嘆。
而張保皋在新羅不過是一個出身微賤、連姓氏都沒有的“海島人”而已,想要求一個出身,更是痴心妄想。
所以即使張保皋有擎天保駕,擁立大王的巨大功勞,但是在新羅貴族眼裡,張保皋還是一個“窮棒子”。
這就是黃巢把張保皋驅趕到金城的原因。
因為張保皋要想保命,就得在造反和投降之間選一條路,而很明顯,張保皋逃去了金城就是奔著造反去的。
他要是想投降,在清海鎮就幹了,幹嘛還要如同喪家之犬一般跑回金城呢?
所謂廟算者勝,像黃巢這種“開天眼”的穿越人士最大的優勢就是知道歷史發展的走向。
所以他只需要順應歷史潮流,就能輕鬆達到自己的目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