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搖到薛仁貴 李嚴獻地豆(第2/2 頁)
於是劉玄便失了興趣,懶洋洋的說道:“有如此奇物,愛卿可有實物,借朕一觀?”
“臣來時有帶了一些,這便給陛下呈上。”
李嚴早有準備,從袖子裡掏出十餘個通體黃白,橢圓形狀的果實,然後雙後乘上道:
“陛下,這便是那地豆。”
劉玄懶洋洋的掃了一眼,但是隻一眼後他眼睛就挪不開了,死死的盯著那地豆數秒後,問道:
“愛卿此物從何而來?”
李嚴眉頭一皺,有些不解的說道:
“陛下,臣方才說這過地豆乃成都城南百餘里處,一位農戶家中所得。”
劉玄回過神來,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
“是朕忘了,是朕忘了!昨日操勞國事直至深夜,今日有些不在狀態。”
“陛下武德蓋世,精勤於政,乃我大漢之福,但還望陛下保重龍體,不可勞累過度。”
“一定,一定…”
李嚴不知道這地豆為何物,而劉玄卻一眼看穿了,這就是花生嘛!
隨即暗歎怎麼把此物給忘了,卻不想無心插柳柳成蔭,被李嚴找到了。
要說這花生的產量比之現在的主糧小米也高不了多少,但劉玄深深明白這花生的用途可不是用來直接吃的那麼簡單。
花生最重要的還是用來榨油,早就有諺語道:一粒花生半粒油。
花生仁拿來榨油,花生油的出油率可達到近百分五十,也就是一斤花生能榨出近半斤油。
在三國這個時代,無論百姓還是士兵肚子裡都是極其缺乏油水的,後世之人不能理解為什麼那時候的人動不動一天就能吃幾斤米。
劉玄卻明白,後世之人吃不了多少米的原因是肚子裡油水太多了,平日的飲食都是有肉有油,還有一大堆五花八門的副食品,長期食用以後,人類對主食的需求就沒有那麼大了。
但如果讓後世之人不沾油葷,只吃糧食,數月之後就會輕易變成一日需要兩三斤糧食才能填飽肚子。
按如今一個士兵戰時需要吃掉兩斤半的小米,若能使用花生榨油,在軍隊每餐的飯食里加入花生油,若人均每日可以補充30克的花生油進肚,持續如此,久了以後每個士兵一日至少能少食吃半斤米,甚至更多。
這樣一來,若遇戰爭時期對於後勤的壓力是個巨大的減輕。
許多人不明白,古時候戰爭缺糧,並不是說國家沒有糧食了,若是所有軍隊皆可就地補給,那從古至今的軍隊都不會出現缺糧的情況。
在古時候最難的便是遠征糧草運送。
孫子兵法裡有一句話是這麼寫的: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總於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
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十萬人出征,要有七十萬家停止農業生產,來專門運送十萬大軍的軍需。
當時算一戶人家四口,也就是十萬大軍需要兩百八十萬人來運糧。
有人會問為什麼需要這麼多人運糧?
因為運糧之人和牲畜在運糧途中都要吃飯。
打個比方,一個農夫推著小車去送二百斤糧食,去的路上他吃掉了80斤,到了軍隊所駐紮的地方,他只能上交40斤糧,因為他回去路上還得吃80斤。
到這裡還不算完,若戰事遇春耕之時,這些運送糧草的農戶是從事不了耕種的,國家還需拿出糧食來補貼運糧之人這一年的吃食。
這便是古時候的運糧成本!
一旦遠征,何其勞民,開戰後若不能做到斬獲戰果,則極其容易動搖國之根基。
當然上面的有些數字可能比較誇張,補給應當根據戰線長短,作戰地形不同,都會有著不同的成本。
但劉玄細細算過,若是從漢中出兵關中平原,蜀軍的補給成本至少要三個民夫才能養活前線一個士兵。
但若是花生油新增在士兵以及民夫膳食之中,人體對主食的需求量減少,那麼補給難度將會大大降低,可能兩個民夫就可以養活前線的一個士兵。
這對將來的北伐無疑是一大助力!
:()魂穿劉禪:開局安居平五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