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荊州(第1/2 頁)
"孫權已經調集了八萬大軍,準備對荊州發動總攻。"馬良向劉備稟報最新軍情,"同時,魏軍也在漢中邊境集結,隨時可能南下。"
諸葛亮立即展開地圖分析:"孫權此舉,顯然是與魏軍商議好的。他們想利用我軍首尾難顧的局面,一舉拿下荊州。"
"不僅如此。"法正補充道,"細作回報,東吳已經在荊州周邊埋伏了大量伏兵。一旦我軍增援,就會遭到伏擊。"
李銘仔細檢視地圖上的部署:"孫權這步棋下得很毒。他故意放鬆對支流的防守,讓我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開闢補給線。等我們完全依賴這些路線時,就會一網打盡。"
正說話間,關羽的緊急軍報送到:東吳水軍已經開始在江面上集結,似乎準備切斷荊州最後的退路。更令人擔憂的是,城中糧草所剩無幾,軍心開始動搖。
"不能再等了!"劉備當即決定,"傳令下去,調集精兵強將,火速增援荊州。"
諸葛亮卻提醒道:"此舉恐怕正中孫權下懷。他必定會在途中設下埋伏,伺機殲滅我軍主力。"
李銘分析道:"確實如此。現在的局勢是:荊州被圍,援軍難至,後方有魏軍威脅。若處理不當,極可能陷入兩面作戰的困境。"
龐統建議:"不如先發制人。趁東吳立足未穩,命關將軍率軍突圍,儲存實力。"
"此計不妥。"法正搖頭道,"一旦放棄荊州,不僅會失去戰略要地,更會動搖軍心。其他州郡見此情形,恐怕也會生出異心。"
正當眾人爭論不休時,又一個意外情況發生:有細作發現,東吳水軍中的部分將領對陸遜的指揮方式頗有微詞。他們認為陸遜太過謹慎,錯失了很多進攻的機會。
"這是個機會。"李銘眼前一亮,"我們可以利用東吳內部的矛盾,製造混亂。如此一來,他們的進攻計劃必定會受到影響。"
諸葛亮同意這個觀點:"確實可行。不過還需要注意,孫權此人足智多謀,不會輕易讓內部矛盾影響大局。我們要做的是,讓這些矛盾在關鍵時刻爆發。"
就在這時,關羽又派來緊急軍報:東吳已經開始在城外修建攻城器械,似乎準備強攻荊州。同時,細作還發現東吳在暗中聯絡城中世家大族,許諾事成之後重重酬謝。
"情況比我們想象的更糟。"馬良憂心忡忡地說,"若城中世家倒戈,荊州內部必生大亂。"
李銘沉聲道:"現在最重要的是穩住局勢。建議立即派人秘密接觸那些世家,許以重利,防止他們倒向東吳。同時,要在城中佈置細作,嚴密監視可疑人員的動向。"
劉備採納了這個建議,立即派人前往荊州執行。然而,事情的發展遠比預料的複雜。東吳不僅加大了對世家的拉攏力度,還開始在民間散佈謠言,說朝廷已經放棄荊州,讓百姓自求多福。
"必須立即派人澄清謠言。"法正說道,"否則人心一旦動搖,城池就難以守住。"
諸葛亮提議:"不如派李銘親自前往荊州坐鎮。以他的才智,應該能穩定局勢。"
李銘領命後,立即帶著朝廷詔書,火速趕往荊州。然而等他抵達時,發現情況比想象的更加危急:東吳不僅完全封鎖了長江水道,還派出大量小型船隻,封鎖了所有支流。荊州城已經陷入完全孤立的狀態。
"關將軍,末將建議立即清查城中可疑人員。"李銘向關羽進言,"同時要加強防務,嚴防有人裡應外合。"
關羽同意這個建議,立即下令在城中進行大清查。果然發現了幾個東吳的細作,他們不僅打探軍情,還在暗中策反將領。
就在這時,探子來報:東吳水軍已經開始向城下集結,似乎準備發動總攻。與此同時,魏軍也開始在漢中邊境活動,顯然是要配合東吳的行動。
"形勢危急。"李銘向諸葛亮發出密信,"東吳此次來勢洶洶,明顯是要一舉拿下荊州。若不能儘快破解困局,後果不堪設想。"
諸葛亮收到密信後,立即召集眾臣商議對策。然而就在這時,又一個令人震驚的訊息傳來:東吳派出的使者已經抵達洛陽,似乎在與魏國商議瓜分蜀漢的計劃。
"看來他們是要置我們於死地。"龐統嘆道,"若魏吳聯手,我軍確實難以抵擋。"
馬良提醒道:"現在最重要的是穩住軍心。只要將士們團結一致,就還有轉機。"
然而,荊州的情況也在急劇惡化。東吳不僅加強了軍事封鎖,還在暗中策反更多將領。一些原本動搖的將領,在看到魏軍南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