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只能接受現實(第2/3 頁)
部結構圖。”
隨後補充解釋道。
蘇小雨繼續問道:“那您為什麼要事先繪製這張圖紙?”
面對疑問,楊建設沒有立即回應,他目光望向兩位忙碌中的老同事,知道要讓他們拆解完剩餘的部分還需等待一陣子。
不如利用這段時間先將所需的改造藍圖先行構思完善,如此一來下午便可直接投入到零部件切割等實質性工作之中。
此刻,他的腦嗨忠正迅速構建著詳細的藍圖佈局。
再次詢問未獲答覆後,蘇小雨顯得略顯焦急。
旁邊觀戰的楊工廠長立刻輕聲拉了一下蘇小雨的手肘,並低聲說道:“這是為了便於接下來的工作流程,楊工程師先前繪製的就是這架機器最初的內部結構圖。
若想要對其進行最佳化升級,則必須基於原有圖紙之上先做出改造設計。”
蘇小雨點了點頭,儘管她並非專業技術人員,但她理解到任何一件新型裝置的研發,從概念設計到製造組裝都需耗費相當長時間。
無論是哪一種新型機器,在實際投入生產前,都要經歷從設計構想到細節完善再到最終實現的全過程,沒有數年乃至十幾年時間是不可能輕易成功的。
甚至僅僅是一份完整的機械設計草圖,也需要多位專業人士反覆研究論證。
楊建設接下來的任務是繪製新的機械裝置圖,預計這將耗時良久,絕非短期內能輕鬆完成的事。
對此,蘇小雨顯得頗為焦躁。
她的身份是一位記者,這次是為了追蹤報道楊建設改造裝置的過程而來,但顯然,這與她的初衷——展示成果而非詳述步驟,有些不符。
楊廠長則溫言告誡:“蘇記者,請體諒楊工程師正在聚精會神於新的設計工作中,這個階段不宜打攪。”
聽聞此話,蘇小雨雖無奈但也只能接受現實。
“嗯,那行吧...”
她心中雖不情願卻別無選擇,似乎今天的採訪問詢將要落空。
然而就在五分鐘之後,楊建設結束了冥思苦想,迅速揮毫繪圖,這一場景立即引起了蘇小雨的注意,於是她迅速記錄下了這一幕。
僅僅過了一刻鐘,楊建設已停下手中的筆,展現在眼前的是全新的設計圖,相較於之前的原圖有著顯著的改進之處。
完工後的他首先展示了這份圖紙給楊廠長:“楊廠長,圖紙已經準備好,請下午告知相關人員準備車床操作。”
對於楊建設如此高效的創作力,楊廠長顯得格外滿意,讚歎其今日工作成效甚佳。
而一旁觀覽的蘇小雨更是感到吃驚萬分:“這就完成了?”
原本她預計這樣的設計圖紙或許需耗時數週之久,沒想到卻只需短短几分鐘。
“楊工程師,那我們何時可以看到機械改進的完成呢?”
蘇小雨對這位年輕的技術天才表達了高度的尊重與好奇心。
“明天可以試試。”
楊建設回答得輕描淡寫。
“明天!”
蘇小雨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要知道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一系列複雜流程包括拆解舊裝置、製作新設計圖紙、更換並組裝部件,簡直難以置信。
儘管如此,能有這樣一次獨特的採訪經歷讓蘇小雨感到了幸運與振奮。
隨著一天接近尾聲,同事們終於完成了對機器主體部分的拆卸,留下一地複雜的金屬元件。
用餐結束後,一行人前往了車床車間進行後續工作。
作為全程跟蹤者,蘇小雨自然緊隨其後。
觀看楊建設操作機臺製作各種零部件的過程中,蘇小雨震驚到連下巴都快要脫臼了。
僅從眼前的這一系列表現就能看出,楊建設掌握了從機械裝配到電力知識乃至精密加工等多方面的高超技能。
尤其考慮到他如此年輕(估計不超過二十五歲)便達到如此高度的專精程度,這令所有人感到不可思議。
蘇小雨明白,並非每個人都能夠成為楊建設。
人們之間的差距有時真的無法透過常規途徑彌補。
隨後,攜帶部分製作完成的部件團隊前往了鉗工車間。
在親眼目睹這些如同工藝品般精緻的作品出自楊建設之手後,蘇小雨徹底折服。
眾所周知,成為一個優秀的鉗工並非易事;很多人即使投入十餘年的學習時間也不見得能夠熟練掌握。
更不必說楊建設同時還掌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