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朝堂風雲(第3/4 頁)
張鶴鳴冷笑:\"功在社稷?難道陳大人沒看到他最近的動作?修建要塞、囤積軍需、私通外夷......\"
\"張大人此言差矣!\"陳名夏據理力爭,\"修建要塞不正是為了防禦滿清?囤積軍需不正是為了備戰?至於所謂私通外夷,不過是正常商貿往來!\"
殿內爭論愈發激烈。支援和反對的大臣分成兩派,各執一詞。有人高聲指責李修然野心勃勃,有人力陳抗清大計。
崇禎帝坐在龍椅上,默默傾聽著群臣爭論。他太瞭解這些大臣了:
有人是真憂國事,
有人藉機排除異己,
更有人暗中觀望,伺機而動。
\"夠了!\"他突然開口,殿內頓時肅靜。
\"傳旨,\"良久,崇禎帝緩緩開口,\"命兵部侍郎周延儒為欽差,南下視察水師。\"
這道旨意一出,滿朝譁然。周延儒是出了名的鐵面御史,曾多次參劾權貴,毫不留情。此去南方,顯然不只是簡單視察。
張鶴鳴暗自得意,而陳名夏則面露憂色。
五洋城,書房。
李修然正在檢視最新的軍需清單,忽見貼身侍衛小六匆匆進來。
\"大人,京城來信。\"
李修然展開密信,嘴角露出一絲苦笑:\"來得真快啊。\"
卡洛琳娜給他倒了杯熱茶:\"朝廷這是要......\"
\"試探,\"李修然接過茶杯,輕啜一口,\"也是警告。不過......\"他看向窗外繁忙的港口,\"來得正是時候。\"
初春時節,周延儒的船隊抵達明州港。
港口張燈結綵,水師將士整齊列隊。旌旗獵獵,軍容壯盛。
李修然親自率領眾將相迎,態度恭敬有加:\"下官恭迎欽差大人。\"
周延儒目光如炬,仔細打量著這位年輕的水師統領。他注意到李修然雖一身戎裝,舉止間卻帶著幾分文人氣質。
\"免禮。\"周延儒淡淡道,\"陛下甚是關心南方軍務,特命本官來檢視。\"
接下來的日子,一場無聲的較量悄然展開。
周延儒四處視察,事無鉅細,都要過問:
檢視軍餉來源去向
盤查兵器採辦渠道
核對將士編制名冊
探訪商路往來情況
李修然則是應對得滴水不漏,既保持恭敬,又不露破綻。每一份文書都準備妥當,每一個細節都無可挑剔。
一個深夜,周延儒獨自在書房翻查文書,忽見一份異常記錄。
那是一份秘密軍需調配單,顯示有大批火器、糧草運往臺灣。數量之大,遠超正常防務所需。
\"有意思......\"他眯起眼睛,若有所思。
次日,他單獨召見李修然。
\"李大人,\"他開門見山,\"你覺得,當今之計,該如何是好?\"
李修然不卑不亢:\"下官以為,當務之急是固守海疆,抗擊滿清。\"
\"只是如此麼?\"周延儒意味深長地問,\"本官看這些軍需調配......\"
李修然心中瞭然,面上卻不動聲色:\"下官愚鈍,不知大人指的是......\"
\"罷了,\"周延儒突然擺擺手,\"本官會如實稟報陛下,至於其他......\"他意味深長地看了李修然一眼,\"大人自己斟酌。\"
言下之意,你的舉動我都看在眼裡,如何上奏,就看你的表現了。
周延儒回京覆命,他的奏摺在朝堂上引起軒然大波。
\"此子不除,必成大患!\"張鶴鳴斬釘截鐵地說,\"其囤積軍需,明顯有不臣之心!\"
\"現在動他,豈非自毀長城?\"陳名夏據理力爭,\"滿清虎視眈眈,李修然正是用人之際!\"
崇禎帝聽著兩邊爭論,陷入深思。
深夜,崇禎帝在御書房寫下密旨:
\"著令李修然統領南方水師,賜尚方寶劍,可先斬後奏。\"
範志完見了大驚:\"陛下,這......\"
\"朕已別無選擇,\"崇禎帝苦笑,\"與其防他作亂,不如給他個名分。至少現在,他還是為我大明效力。\"
密旨送到時,李修然正在港口視察。
回到書房,他仔細研讀著密旨,眼神漸漸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