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丹尼爾·劉易斯(第2/3 頁)
作莎士比亞的戲劇。
&esp;&esp;1988年,丹尼爾劉易斯接受著名導演菲利普考夫曼的邀請,與法國影星朱麗葉比諾什一起主演了《布拉格之戀》,這部尺度很大的電影因為其獨特的藝術風格而廣受好評,拿下了當年的戛納電影獎。《布拉格之戀》的導演菲利普考夫曼因為這部純正的歐洲電影往往被誤認為是一位來自歐洲的導演,實際上菲利普考夫曼就是地地道道的美國人。當年為了製作這部電影,菲利普考夫曼專門挑選了沒有好萊塢背景的歐洲演員,他挑中了當時名氣不大的朱麗葉比諾什和丹尼爾劉易斯。
&esp;&esp;多年之後,人們不得不佩服導演菲利普考夫曼慧眼識珠,因為之後的二十多年裡,這部製片成本1700萬美元的電影男主角丹尼爾劉易斯先後三次拿下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創造了屬於他的歷史;而女主角朱麗葉比諾什在之後的二十多年裡,先後拿到了威尼斯電影節影后,柏林電影節影后和戛納電影節影后,成為了史無前例的包攬歐洲三大電影節影后桂冠的第一人。
&esp;&esp;電影《布拉格之戀》讓丹尼爾劉易斯的才華第一次得到了全世界的矚目。1989年,丹尼爾劉易斯主演了愛爾蘭導演吉姆謝里丹的作品《我的左腳》。他在裡面出演了被先天性大腦麻痺所困擾的天才作家,畫家利斯提布朗。這讓丹尼爾劉易斯拿到了他人生中第一個奧斯卡提名。
&esp;&esp;而也是在1989年,丹尼爾劉易斯在倫敦大舞臺出演莎士比亞的經典之作《哈姆雷特》。他在劇中出演哈姆雷特王子。在演到著名的哈姆雷特遭遇死去的國王的片段時,丹尼爾劉易斯忽然感覺如同著了魔一般。因為他感覺自己真的再和死去的父親對話一樣。丹尼爾劉易斯因此不慎從舞臺上跌落,從此他就告別了戲劇舞臺。
&esp;&esp;在1990年的第6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丹尼爾劉易斯面對的競爭對手是憑藉著《生於7月4日》首次入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美國英俊小生,憑藉著《為戴茜小姐開車》入圍的美國黑人影星摩根弗里曼,憑藉《死亡詩社》入圍的老戲骨羅賓威廉姆斯還有英國演員肯尼斯布萊納。最終,丹尼爾劉易斯在他的第一次奧斯卡之旅就力壓群雄拿下金像獎,從上一屆奧斯卡影后朱迪福斯特的手裡接過小金人。
&esp;&esp;四年之後,1994年的第66屆奧斯卡上,丹尼爾劉易斯再次憑藉和吉姆謝里丹導演的合作的《因父之名》入圍奧斯卡。競爭對手為《辛德勒名單》的主演連姆尼森,英國泰斗級演員安東尼霍普金斯,不過丹尼爾劉易斯在這一屆遭遇的最強勁的對手,莫過於憑藉著《費城故事》入圍的湯姆漢克斯。最終影帝頭銜被湯姆漢克斯奪走,而他在第二年又憑藉著《阿甘正傳》“衛冕”了奧斯卡影帝的頭銜。相信湯姆漢克斯當時根本沒有注意到,眼前的這個英國演員會在奧斯卡上完成對他的超越。
&esp;&esp;2002年,丹尼爾劉易斯和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合作出演了馬丁斯科塞斯的電影《紐約黑幫》,他扮演愛爾蘭後裔的黑幫老大“屠夫”比爾,這也使得他在次年的奧斯卡上第三次入圍奧斯卡金像獎。那一年丹尼爾劉易斯的競爭對手有傑克尼科爾森。尼古拉斯凱奇和邁克爾凱恩等蜚聲國際的演員,但是最終大獎被當時名氣不大的阿德里安布羅迪拿走。阿德里安布羅迪憑藉著《鋼琴家》成為了奧斯卡歷史上最年輕的影帝。
&esp;&esp;2008年,第80屆奧斯卡上,丹尼爾劉易斯憑藉著《血色將至》再次入圍奧斯卡。維格莫特森,喬治克魯尼,約翰尼德普。湯米瓊斯競爭影帝頭銜,最終。丹尼爾劉易斯憑藉著《血色將至》裡貪婪的石油商人一角18年後再次問鼎奧斯卡影帝,為他頒獎的是79屆奧斯卡影后得主。《女王》海倫米倫。
&esp;&esp;2013年,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丹尼爾劉易斯憑藉著惟妙惟肖的林肯一角入圍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之前,丹尼爾劉易斯的多驚呼聲就非常之高,因為他的表演實在是無可挑剔。這一年提名的傑昆菲尼克斯,丹尼爾華盛頓,布蘭德利庫珀和休傑克曼最終都沒能阻止歷史上第一個三屆奧斯卡影帝的誕生。而這次為他頒獎的是前一屆的奧斯卡影后,憑藉著《鐵娘子》加冕影后的梅麗爾斯特里普。之前一年,梅麗爾斯特魯普塑造的撒切爾夫人一角很受歡迎,但是在英國民眾在欣賞梅麗爾斯特里普不俗演技的同時,也在抱怨:“為什麼不找一個英國人來演,而是美國人呢?”。心高氣傲的大英子民一直都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