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雜交水稻,發明者可稱聖!(第1/2 頁)
【雜交水稻(技術)】
【效果:使用這顆種子,將獲得雜交水稻技術。】
【評價:為什麼煩惱那麼多?因為吃得太飽了。】
“這是啥?”
朱元璋戳了戳種子。
從外觀上看像稻種,卻有金屬的冰冷質感。
種子突然裂開,露出柔軟的核心——一粒稻種。
稻種普普通通。
朱元璋看了半天,沒看出一點名堂,愁得眉心凝成“川”字,“壞菜了,開砸了。”
劉循表示贊同:“這樣說也沒錯,以大明當前農業水平,拿到它簡直暴殄天物。”
朱元璋反應很快,不是大明不行,是這東西太強。
“仙人,這粒小小的稻種,究竟有何妙用?”
“雜交水稻,畝產兩千斤。”
“多……多少?咳咳……”朱元璋說得太急,被口水噎到,捂著脖子劇烈咳嗽。
好半天才緩過勁來。
差點成為第一個被自己口水噎死的皇帝。
劉循託著稻種,列舉雜交水稻優點:
“除了產量高,抗蟲害能力強,耐澇、耐鹽鹼、耐瘠、耐肥、耐旱,抗倒伏。
只要滿足生育期要求,在任何地方都能茁壯生長。
給你看一部紀錄片。”
說著手一揮。
周圍空間拉伸變形,彷彿進入時光隧道中。
下一刻,場景變化。
兩人來到電影院。
劉循坐到前排,一杯快樂水,一桶爆米花。
銀幕上出現畫面。
朱元璋趕緊坐下觀影。
時間:二十世紀
地點:試驗田
人物:青年袁老、科委幹部
正值春夏交接之際,田間禾苗鬱鬱蔥蔥。
袁老戴著草帽,褲腿捲到膝蓋,彎腰觀察禾苗情況,眉頭皺了起來。
“失敗了,三系雜交水稻,缺保持系樣品。”
科委幹部嘆氣:“找了好幾年都沒找到,真的有保持系嗎?三系雜交現實嗎?”
袁老語氣堅定:“它一定就在某處,一年、兩年、十年,總有一天,我能找到他,請再給我一些時間。”
科委幹部笑了,“我不是來給你製造困難的,既然你找不到,不如發動群眾力量。”
聞言,袁老凝重的臉色稍稍緩和,“謝謝。”
畫面切換。
全國人民大協作,走入田間尋找保持系稻種。
然後再次切換。
時間來到秋天。
田間稻穀成熟,穗穗飽滿,沉甸甸低下了頭。
袁老站在田邊,捧起一株稻穗臉色依舊凝重。
同事不解:“三系水稻研製成功,僅僅二十年,稻穀增產兩千四百億公斤,你還不滿意?”
“三系雜交工序多,效率低,必須儘快完善。”
“你急什麼?人民已經不用捱餓了。”
“現在不捱餓,以後呢?有備無患嘛。”
袁老輕聲呢喃。
呢喃聲隨風而去。
畫面又一次變化。
時間:二十一世紀
地點:試驗田
人物:袁老、學生
這一次,袁老已經老了,慢步走在田間,耐心指導學生。
學生交頭稱讚,稱呼袁老為“雜交水稻之父”。
袁老笑著擺擺手:
“雜交水稻能有今天成就,不是我一個人功勞,我只是被他們推出來當個代表。”
有學生問道:“老師,雜交水稻研究許久沒有進展,它還有繼續研究潛力嗎?”
“當然有,”袁老笑容和藹,“即使我研究不下去,也有後人,我相信後人的智慧。”
身後是大片稻田。
風吹過,金色稻浪起伏。
畫面就此定格。
朱元璋深深震撼了。
從未見過如此厚實的稻穗,穗長盈尺,每一穗有百粒左右,畝產可想而知。
反觀大明的稻穗,一穗能有四五十粒就頂天了,而且大多是空殼。
如果在大明推廣雜交水稻,百姓就不會捱餓了。
“這位袁老可稱聖!”
朱元璋毫不吝嗇稱讚。
“成聖?”
劉循喝了一口快樂水,手指一滑播放新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