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抵達夷陵(第1/2 頁)
當天,黃權主動來見劉備,請命率領水軍,駐守長江北岸,以防曹魏。
劉備應允,當即,黃權帶領水軍北上,離開秭歸。
范陽也沒閒著,命人找來熟悉當地地形的嚮導官,以及能工巧匠,令其製作出一張巨大的沙盤。
他還要求,沙盤上務必清晰的標註出幾個重點城池的座標,以及長江和南北流域走向,河流分支,山地平原等等……
工匠和嚮導官領命而去。
而范陽則一個人獨自在營帳中看著羊皮地圖,久久的沉默不語。
他在腦海裡此刻正在覆盤“前世”的夷陵之戰。
其中只要避開幾個導致戰爭失利的關鍵節點,就可以改變歷史命運。
而孫桓……
范陽的目光露出一絲殺機!
此人斷不可留!
雖然說在正面戰場擊敗孫桓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
但孫桓畢竟有著孤軍截殺劉備,差點將漢昭烈帝生擒的戰績。
可見這個人並不簡單。
范陽對孫桓的評價,是孫桓像一隻狡猾的小狐狸。
他的戰鬥力雖然不強,但他的嗅覺十分敏銳,善於隱忍爪牙。
一旦給他抓住機會,他往往會迅速的出手,給敵人致命一擊。
至於朱然,范陽倒是覺得此人是一個獨當一面的將才。
能收為己用那是最好,不能收為己用,再殺不遲。
只是那樣就可惜了一個大將之才了。
孫桓,朱然。
這兩個人都是即將與范陽交戰的對手,也都是大將之材,可范陽對他們的態度卻截然相反。
為什麼會這樣?
簡單來說,孫桓必死的原因還有最重要的一點。
就是他姓孫!
即使范陽想放過他,劉備也不會放過他。
想著,范陽忽然起身,他還有另一件事,要去面見劉備。
……
兩日後,劉備下令,向夷陵進軍!
“夷陵之戰”還是不可避免的即將發生。
范陽與關興張苞,跟隨在劉備身邊,眾將軍呈一字隊形,身後是五萬大軍,旌旗蔽日,聲勢浩蕩。
為什麼是五萬?
范陽在此番出征之前,找到劉備,並提出將大部隊數十萬軍,駐紮在秭歸的想法。
劉備開始並不解其意,范陽解釋道,兵力越多,往往越是麻煩。
五萬人每天所需的糧草,和十萬二十萬不是一個概念,如果大部隊全部出動,糧草消耗巨大不說,進兵速度也一樣緩慢。
留守主要兵力在秭歸,穩紮穩打,步步為營……
當然,這並不是范陽的主要理由,都是他安撫劉備,精心構思的話術。
真話如果隨意出口,往往是很傷人的。
其實范陽認為,每個人帶兵的能力是有限的。
有的將領只能帶一萬兵,有的能帶兩萬。
像劉備這種帶兵幾十年的,也只能帶五萬兵。
帶多了是會出問題的。
孫權也只能帶五萬左右,帶十萬就駕馭不了了。
曹操能帶十萬,帶二十萬大軍下江南,也出問題了。
諸葛亮能帶十萬,但也只是十萬,再多……也沒有啊。
不過諸葛亮是受限於季漢的國力弱小,如果將他放在曹魏的陣營,應該可以帶二十萬。
丞相治軍,可是很有一套的。
至於帶五十萬,一百萬……
那就只有兵仙韓信了。
韓信用兵,多多益善。
范陽能帶多少兵?
他自己也想過這個問題,但就目前他的能力來說,也只能帶五百兵。
所以范陽才建立了“戰天縱隊”,這是他對自己當下能力評估後,做出的決定。
與此同時,孫桓和朱然也領兵抵達了夷道,在夷道駐紮半日後,北上宜昌,也就是夷陵。
……
三日後,大軍抵達夷陵,劉備下令安營紮寨。
熟悉夷陵的地形的都知道,長江沿岸一帶地勢平緩,劉備此刻就將軍隊駐紮在了這兒。
劉備的身後,就是高山密林,“前世”的劉備正是因為把軍隊駐紮在了山谷密林之中避暑,連下四十餘營。
這才被陸遜抓住機會,用火攻取勝,逐一擊破。
就在劉備剛剛駐紮夷陵的第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