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偉大目標(第1/2 頁)
回到紫禁城後,李海洋立即召集了手下的將領和幕僚,張明月帶著最高管理委員會的骨幹成員,也從上海趕到了京城,商討接下來的行動計劃。會議在乾清宮內舉行,這座曾經是皇帝處理政務的地方,如今成為了李海洋的臨時指揮中心。會議桌上鋪滿了地圖和檔案,將領們圍坐在一起,神情嚴肅。
“目前,我們已經控制了京城周邊和全國大部分地區,但目前全國各地的軍閥勢力依然強大,尤其下最近在南方各省的民主派在一個叫孫文的人帶領下強勢崛起,目前他們已經宣佈成立臨時政府,試圖與我們分庭抗禮。”張明月指著地圖上的南方區域,語氣中帶著一絲憂慮。
李海洋皺了皺眉,孫文的名字他並不陌生。這位一直活躍在廣東地區的革命領袖一直致力於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共和國,如今清朝已經覆滅,孫文領導的民主共和派無疑將成為他最大的對手,但是目前孫文的民主共和派只是一個政治黨派,並沒有實際的軍事力量,因此啊還沒辦法對李海洋形成實質性的威脅。
“孫文的民主共和勢力主要集中在南方,尤其是廣東一帶。他們雖然沒有武裝力量,但士氣高昂,且得到了南方地區很多民眾的支援,如果不盡快採取措施將他們徹底撲滅,恐怕會影響我們的建國大計。”另一名將領站起來補充道。
李海洋沉思片刻,緩緩說道:“孫文的民主共和派的確是個難纏的對手,但我們不能急於求成,孫文的政治主張某種程度上深得民心,所以我們更不能貿然採取強硬手段,否則會激起民眾的反抗心理。目前最重要的是穩固我們在全國的統治,同時爭取更多的民眾支援。只有順應民意得民心,才能完成建國大計。”
“說得對。”張明月點頭附和,“我也認為對付孫文的民主共和派,還是應該以溝通和合作為主,我們可以先與孫文進行談判,暫時達成協議,為我們爭取時間。”
李海洋點了點頭,隨即下令:“立即派人前往南方,與孫文進行接觸,試探他的態度。同時,加強對全國各地的控制,尤其是那些曾經依附於清朝的地方勢力,必須儘快收編或消滅。”
會議結束後,李海洋獨自一人站在乾清宮的窗前,望著外面紛紛揚揚的大雪,心中思緒萬千。他知道,自己正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每一步都將決定這個國家的未來。雖然前路充滿挑戰,但他堅信,只要自己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終將能夠實現心中的理想。
就在這時,一名侍衛匆匆跑來,低聲稟報道:“大人,外面有一位自稱是您故友的人求見。”
李海洋皺了皺眉,心中疑惑。他在京城並無多少故友,尤其是在這個敏感的時刻,誰會突然來訪?他點了點頭,示意侍衛將人帶進來。
片刻後,一名身穿灰色長袍的老年男子走進了乾清宮。李海洋仔細打量了對方一番,忽然認出了來人,臉上露出了一絲驚訝的神色,來人竟然是闊別已久的張汝梅。
“張大人?”李海洋的聲音中帶著一絲不可置信。
張汝梅微微一笑,拱手行禮:“多年不見,李大人風采依舊。”
李海洋快步走上前,握住了對方的手:“張大人,你怎麼來了?”
自從李海洋離開青島港四處征戰之後,已經多年沒有見到張汝梅,青島乃至山東的整個政務,一直由張汝梅主持,可以說是李海洋的左膀右臂,只是李海洋沒想到,時隔多年,張汝梅會突然離開青島出現在京城。
張汝梅笑了笑,語氣中帶著一絲感慨:“聽聞李大人入主京城,我特來祝賀。順便看看我那個不省心的女兒,另外也想與您談談這個國家的未來。”
李海洋點了點頭,示意張汝梅坐下。兩人寒暄了幾句後,張汝梅直入正題:“李大人,如今清朝已滅,天下大亂,您有何打算?”
李海洋沉吟片刻,緩緩說道:“我打算先穩固全國,發展工業,再逐步向將華夏的勢力範圍向外延伸,最終實現華夏的偉大復興。”
張汝梅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讚許:“李大人的志向令人欽佩。不過,我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張大人請講。”李海洋鄭重地說道。
張汝梅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李大人,如今國內軍閥割據,列強環伺,單憑武力統一全國,恐怕並非易事。更重要的是,民心所向,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孫文之所以能夠在南方迅速崛起,正是因為他提出了‘民主共和’的口號,得到了廣大民眾的支援。如果我們一味依靠武力,恐怕難以服眾。”
李海洋沉默了片刻,緩緩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