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嬴政辯韓非子(第1/4 頁)
“秦王駕臨。”
嬴政的氣場太大,韓非慌得連忙起身。
“不用多禮。”
嬴政又將他按了下去,與韓非面對面坐下,先行大禮。
韓非愣住,他完全沒想到,傳說中殘暴不仁的秦王政,竟然是一位彬彬有禮之人?
“韓非子,你寫的書,寡人很愛看,時常閱之,受益匪淺。”
嬴政開門見山的說了,我很欣賞你的才華,言外之意,能不能效忠於我?
前面提過,凡是稱呼大儒,都可以在氏\/名之後,加一個“子”,以示尊重。
嬴政之所以對其贊愛有加,是因為韓非子是戰國末年法家之集大成者。
而秦國,恰好推崇的就是法家。
韓非子師從儒家荀子,並未繼承儒家學派,卻對法家思想深有研究,甚至提高到宇宙論的高度。
“謝秦王厚愛。”
嬴政淡淡的笑了笑,他將書桌上,其中一副竹簡拿起來,平鋪。
“韓非子,你在《用人篇》寫道:聞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順人而明賞罰......明賞罰,則伯夷、盜蹠不亂。如此,則白黑分矣。”
“與寡人心中所想,不謀而合。”
嬴政興致勃勃的分享自己的讀後感,然而,韓非看起來沒有多大興致。
緩了緩,韓非終於忍不住問道。
“秦王,我有一惑。”
“夫子儘可言之。”
“秦韓本無世仇,為何屢次犯韓?”
嬴政收起竹簡,看著對方,反問道:“請問,夫子所言秦頻犯韓,具體有幾次?”
韓非默了默,他在思索。
然而嬴政不會給他這個考慮問題的時間,再次問道。
“敢問夫子,鄭國於韓,有何世仇,何故滅鄭?”
韓非徹底沉默了,他無言以對。
“縱觀往昔五百載,中原戰亂不休,在大爭之世,強國吞併弱國,比比皆是。”
“韓國吞併弱小的鄭國,就是天經地義之事。”
“那秦國對相對孱弱的韓國出兵,就是大逆不道嗎?就該遭受諸侯口誅筆伐嗎?”
“遙想三百載以前,中原有一百多個諸侯國,可現在,中原卻只剩下七雄。”
“趙韓魏三國,雖明面上功績不顯,唯有趙魏滅中山,韓滅鄭。但是三家分晉,你們繼承的晉國遺產,晉國可是吞併了逼陽、莘、瑕、翨陽、蓐、姒等,共計三十國;”
“楚國吞併倪、庸、微、英、道、蔡、?杞、?許、?小邾、?越等,共計五十三國;”
“燕國吞併箕、?孤竹、?無終;”
“齊國吞併任、介、鄣、祝、費、郕等十六國;”
“而秦國呢?僅僅吞併了扈、萓、滑、梁、權、巴、雍七國。”
嬴政淡笑道:“相比之下,似乎秦國還稍顯仁義?對吧,韓非子?”
......
韓非張張嘴,他欲言又止,因為他根本無從反駁。
一項項資料,就擺在他的面前,真實又血淋淋。
“大爭之世,強則強,弱則亡,亙古不變的真理。”
嬴政見對方沉默不語,繼續說道:“如今秦國強盛,對周鄰相對羸弱的韓國出兵,有何不可?”
“況且,大秦最開始的目標,並非韓國,實乃韓王不識好歹,刻意阻攔。”
“若非如此,秦人絕非不仁不義之輩,無的放矢,改徵韓國。”
中原傳統美德:出師有名。
一句話概括,是你們韓國挑釁在先,真當我秦國沒脾氣是嗎?
這番話,徹底把韓非說懵逼了,他反而覺得,好像真的是韓國有錯在先啊。
實際上,這是嬴政的計謀之一,他故意將第三支大軍放在上黨區域北上進軍,偏要橫穿韓國。
然後派使者告知,很有禮貌,態度十分誠懇。
從人性的角度思考,韓王絕對不會答應。
誰敢放二十萬秦軍進來啊?這不是引狼入室嗎?
如此一來,秦國就有了光明正大的理由,向韓國宣戰。
這是陽謀,韓王根本無法應對,除非他有大心臟。
韓非被懟得說不出話來,他真不知道該從哪裡反駁。
強國滅弱國,不是很正常嗎?
為什麼要揪著這個不放,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譴責秦國?
大家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