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天下大旱(第2/5 頁)
,今年氣候良好的前提下。
今年卻大不相同了,蝗蟲自東方而來,遮天蔽日,導致百姓耕收慘不忍睹。
嬴政坐在上面沉默不語,呂不韋向前一步,拜道。
“大王,臣已制定好救災良策。”
“呈上來。”
嬴政看著呂不韋遞上來的竹簡,內容確實很全面。
主要政策是開官倉放糧,可是,官倉才存多少?對於整個大秦而言,屬於是杯水車薪。
他先是詢問大司農:“如今,官倉儲糧幾石?”
“回大王,前年開始,天氣便已大旱,九年儲糧,全國不過十萬石。”
所謂“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無六年之蓄曰急,無三年之蓄曰國非國。”
在春秋戰國時期,許多諸侯國都有建立糧倉儲糧的政策。
秦國,就是九年一換,糧食過期前,會低價拋售。
嬴政陷入沉默。
秦國時期,糧倉較少,直至統一六國後,全國各地加建,才有所改觀。
才十萬石......這遠遠不夠啊。
嬴政意識到,必須擴建糧倉的重要性。
秦國一個人一個月吃40斤糧食,也就是0.3石。
十萬石糧食,只能養活33萬餘人。
而現在,全國上下,共有四百多萬人口。
“寡人提議,增加一條。”
“內慄千石,拜爵一級。”
簡單來說,只要你能一下子交出千石慄,就可以加爵一級。
呂不韋聽完後,臉色大變,急忙勸道:“大王,不可啊,萬萬不可啊。”
“為何?”
“軍功爵制的晉升,自商君起,皆有明確標註,倘若隨意賦爵,恐怕會引起不公之氣。”
“有何不可?”嬴政平靜的說著,“何人心憤,讓他交糧。”
“倘若沒這本事,就閉嘴。”
嬴政考慮到,如果只有官倉濟民,根本無法滿足天下黎民口腹。
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劫富濟貧,讓那群地主士紳,把存糧全都交出來!
也不能說搶劫,對於貴族來說,好處更大,他們絕對不會有意見。
眾所周知,軍功爵制,越到後期,升級越難。
可是現在,秦王手諭:“內慄千石,拜爵一級。”
你幹不幹?
那肯定幹啊,媽的,一千石糧食才值多少錢?
呂不韋給門客們使了使眼色,立即,整個大殿近三分之二的官吏,上前阻攔。
......
“爾等,意欲何為?”
嬴政冷著臉,掃視一週。
“臣等,只願大王迷途知返,此令不妥,還望收回。”
“收回可以,但是,你們能想出辦法嗎?”
“臣等以為,呂相之建議,可行。”
嬴政隨手將竹簡丟到桌面上,冷哼道:“可行?你們的意思是,秦國只能活三十萬人?”
“那四百多萬黎民,讓他們全都去死,是不是?”
“特殊時刻,特殊對待。”
呂不韋的救災簡章,通篇都在詳細計劃該如何放倉濟民,從來沒有考慮過,官倉儲存的糧食,就這麼多,遠遠不夠!
群臣無言反駁,此時此刻,多說一句話,都是錯誤。
“好好好,既不能給出建議,又不許寡人制謀。”
“爾等,還真是寡人的左膀右臂啊。”
呂不韋被嬴政盯得頭皮發麻,他之所以強烈反對此策,是因為,如今的封爵權力,集中在他一人手上。
他可以隨意加封一人,扶持自己的親信。
這才造成,朝堂之上近三分之二的官吏,都是呂不韋的親信。
而小秦王,借救濟萬民之口,實際上,是想奪走,或者削弱他的權力。
執行此命令,不可能是呂不韋,嬴政絕對會另外安排一人管理。
而那個人,將會透過此法,替秦王牢牢抓住封爵之權。
“既然,諸君都無意見,那寡人可要執行了。”
嬴政將目光放在一人身上,喊道。
“昌平君。”
“臣在。”
“寡人封你為右相,全權監督交糧進爵之事。”
熊啟恭敬一拜。
昌平君,羋姓,熊氏,名啟,是當今楚王元之子,在嬴子楚時期,受王父之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