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雙都逸聞(二)(第1/2 頁)
皇帝在帳內踱了幾步,理了理思路——他近兩年是必然要去數次羅馬城,為了以防萬一,特別是與那些真正脫離了世俗的核心成員面對面是難免之事,那麼現在世俗的戰事就不能過於激怒對方,應當儘早轉入第二階段。轉念間,似乎,又覺得有些不妥,便起身踱出帳外,徑直走向臨時的參謀處——一個稍大但比較簡陋的軍帳,裡面的參謀們仍在討論鞏固防守等前線問題。
“將軍們。”
“陛下!吾皇萬歲!”參謀紛紛起身行禮。
亞歷山大找到位置坐下來,看了看大帳中央巨大的沙盤,三個堡附近,一些紅色的旗子代表了霍森軍,一些藍色的旗子則分佈得比較遠。這些旗子中間,還有一些塗著顏色的木棒、方塊跟三角,分別代表了超人階戰力、支援與後勤團和魔法團。
“將軍們,你們說說看,如果我們止步於此、不再前進,神聖羅馬聯邦,屆時還會全國動員嗎?或者說,如果無論如何對方都要全國動員,而我們不再推進,那麼後續要調多少部隊,才能守住這幾天的勝利果實?”
這裡是坐落於雅閣奧大平原希爾瓦雷斯要塞東北面的潘德樂滋市集,市集在一條河邊略高的山丘位置建設,而周圍則是一馬平川,是典型的內陸平原地形,位於胡安永軍鎮與帝國七號糧倉之間,由擔任押運糧草的監官、河道渡口的抄官、給軍營做小買賣的行腳商人和附近的農戶經常在這裡聚集、交易,吃飯與打牌、歇腳和住宿,逐漸聚集而成,再後來,隨著一部分不夠資格隨軍的軍營裡普通士兵的家眷到來,以及一些退伍老兵的盤桓滯留,導致這裡慢慢也發展起來飲食業、兵器修補作坊、魔法行會和風俗業,最終,形成了一個雜居的市集,但並不歸附近的希爾瓦雷斯要塞管理,而是歸漕運部門直屬領導。
到了排隊入城的階段,鐸哥望著冷火闌珊的潘德樂滋市集,興奮的搓了搓手,他是這一支編號b28-17運糧隊的副官,這三十輛車中有十輛歸他管理,另外的二十輛則由主管老邱負責——人們都這麼叫他,那是一位年近五旬尖下巴、肉泡眼、一臉和善卻不近人情的中年人,但是經驗比較豐富,古銅色的面板也預示著年輕時以漕運為主業。
鐸哥今年三十來歲,喜歡湊熱鬧,人也熱心腸,不過歲數還太年輕,由於雅閣奧平原上的村落都是農耕大村,他這個歲數可當不上村長,只能另闢蹊徑,又是折騰收糧員,又是積極跑關係,還真就高下個送糧隊的差事來。霍森雅閣奧帝國之所以能帶個帝字,其幅員遼闊的疆域大部分是武力征討打下來的,而作為從內陸地方勢力起家、陸戰為主的霍森軍,面對北面的蠻子、東北的遊騎兵、西面內海的水軍、南面的鎧甲戰隊,甚至來自龍騎士天空的威脅,能夠屢戰屢勝、短短几十年獨步天下,除了野蠻常勝的爺孫三代霸道帝王、密不外傳的不敗鐵堡和動員爆兵術,代金體系跟運糧體系也尤為關鍵。
這套完備的運糧體系,由第一代帝王近臣、紅衣主教揚尼森透過學習他國從而改良而來,後經算無遺策的太上皇改吧了改吧,就將整個大陸的體系建立了起來,主要劃分成大平原區、大城市群區、丘陵區、山區、草原和苔原五種區域,將每種區域的徵品分出不同的糧種和肉蛋奶菜、後勤用度之物,按照季節和價格的浮動,用代金券的獎勵配比實物納稅,鼓勵各區域的人民自覺上貢或販賣農糧作物或經濟作物,不同於其他以府兵制為主的國家建立的國內少數大型中央糧倉,霍森雅閣奧帝國的基礎糧倉是設定在村落的,這得益於三代帝王良好的民望和擴張中,收集糧食的代金券確實獎勵豐厚,所以一旦有戰事、有交糧的需求,那麼村子中儲藏的餘糧就會拉到縣城上整合車隊,然後送到七號糧倉這些編號的大糧庫,再交由軍方向前線運輸。
這已經是本月第二次押送糧草了,鐸哥回頭看了看自己帶的十輛大車,他先是將自己和臨近兩個村子的糧食收了四車,然後繞遠去了趟梅耶爾村,收了一車半——那裡有個他相好的寡婦,隨後按照均攤的原則將所轄區域的村子收滿十車,便去與老邱匯合。為了送糧方便,運糧車的統一尺寸是超過正常制式貨車的尺寸的——更長更高但並不寬,以免錯車時堵塞交通。這一大車的軍糧和物資,每車都足足有四噸往上,拉車的牲口叫牛馬,比馬壯比牛快,是動物行會雜交出來的品種和主要收入來源,兩匹牛馬可以三天不吃不喝拉著六七噸的貨物翻山越嶺,把大平原路廣人多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有人說歷次戰爭,都應該給牛馬頒發榮譽勳章。
牛馬的性情溫潤,是沒有角的蹄科動物,編號都會用夾子加在耳朵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