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古人的蠟燭是怎麼做出來的(第1/2 頁)
【#古人的蠟燭是怎麼做出來的?深秋末,烏桕白滿頭,用烏桕子復原古人做烏桕蠟燭的智慧#】
秦漢古人:我們不是古人嗎?我們怎麼不知道蠟燭是什麼東西?
劉邦剛想發表與其他人類似的觀點,卻被一名管理對外事務的官員打斷,官員道:“陛下,日前有南越王使者前來,向陛下進貢了石蜜5斤,蜜燭200支等。”
劉邦道:“朕知道啊,那怎麼了?跟蠟燭有什麼關係?”
官員道:“陛下,那蜜燭是臣親自清點的,和這個天幕開頭出現的長圓條非常相似。”
劉邦大喜:“哦?如此,卿快去取來一觀。”
明清以前的百姓:蠟燭,聽是聽說過,可是太貴了,哪裡用得起,咱也就是跟著太陽過生活?
宋以前的商人們:烏桕子還能做蠟燭呢?這東西南邊多的是,有點搞頭。
宋朝用得起蠟燭的家庭:臼燈十倍蜜燈休,往常只用了,如今倒能從天幕上看到製作過程。
【古人們的蠟燭是怎麼做出來的呢?這是古籍《天工開物》裡記載著的其中一種,用烏桕子做蠟燭照明的古法,一定要看完,萬一哪天穿越了可以露上一手。】
宋應星:是我在編撰的書,它能被後人流傳、研究和復刻,證明經世致用是對的。
【(特寫)這個是烏桕樹的種子,烏桕這種植物應該屬於國人特有的浪漫,“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這裡的江楓其實就是指的烏桕樹。
每年秋天,烏桕樹的葉子由綠變黃再變紅,顏色五彩斑斕,到了深秋葉子,掉光了,黑色的種子三瓣炸裂開來枝頭上就掛滿了白色的烏桕籽。】
張繼:(⊙o⊙)還有我的詩呢?
有些想學如何製作烏桕蠟燭的百姓很失望,他們所在的地方從沒見過這種樹,做蠟燭賣錢的機會就這麼錯過了。
而認出這種樹的百姓則歡欣不已,認認真真看天幕學習製作方法。
【烏桕籽可以用來做肥皂、清油、蠟燭,我今天採它回來準備復原古人的烏桕蠟燭。做蠟燭要用到的,就是烏桕籽表面的這層白色蠟質(特寫)。
把烏桕籽倒進鍋裡,和水一起大火燒煮,經常翻動一下,煮到外面這層白色蠟質變軟,這樣才容易剝離。】
百姓們:做這玩意可真費柴火啊,怪不得蠟燭賣的貴呢。
預備做這個營生的百姓卻不愁,烏桕籽就長在樹上,能弄到烏桕籽還愁弄不到燒火的樹枝?
【把烏桕籽撈出來,放大碗裡稍微晾涼一會兒,接著就可以放到細篩網裡輕輕揉搓,這樣烏桕籽表面的這層白色蠟質就剝離出來了。
放小鍋裡,用大火繼續熬煮,所有的蠟質都揉搓出來放進去,一直熬煮到表面一層蠟油出來,這層蠟油就是我們要的材料了。
把它們都打出來,用密紗布過濾,去掉雜質,然後就可以放一邊靜置一晚,等待蠟油凝固。
第二天,上層的蠟油凝固之後就變成一層白色的蠟塊,就可以把蠟塊掰斷,放入金屬容器中,接著放入炭火裡面加熱融化。】
百姓們:那麼多烏桕籽,廢了那麼多功夫,那麼多火,就出這麼一點蠟塊?
而不同時期的商人們,各自衡量起了成本,思考怎麼定價以及合不合算。
【取準備好的小竹筒,後面開小孔,把棉芯穿過去,再把後面的小孔堵緊,把上端棉芯固定在中間就可以。
等蠟塊融化成蠟油之後,就可以端出來,慢慢倒入固定好的小竹筒內。放幾個小時,讓它自然冷卻定型後,就可以用刀把上面的竹子對半劈開一點,然後再把竹筒掰開來,取出裡面的蠟燭。
看起來還比較粗糙,把過長的棉芯剪掉一點,再把下端用刀切平,方便蠟燭站立,這樣兩根烏桕蠟燭也就成了。
到了夜幕降臨的時候,古人們就會點亮烏桕蠟燭,用它來照明,來看書等等,這就是古法烏桕蠟燭的智慧,記得點贊收藏起來吧。】
唐以前的朝代:這個棉也不知是什麼,不過看樣子,應該可以用木棉或者絲綿代替。
掌握著不少烏桕樹蹤跡的百姓躍躍欲試,甚至有不少處在深秋時節的人立刻就跑去打烏桕籽。
他們卻不知道,未來兩三天,自己所在地的封君或者官府就會派人來宣佈:此地的烏桕樹都是屬於封君\/官府的,尋常百姓不可私自取籽。
只有少部分朝代的少部分百姓和土人,可以透過制烏桕蠟燭給自己增加一個收入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