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殿試(第2/3 頁)
珠,仍在筆耕不輟;有的則眉頭緊皺,抓耳撓腮,顯然還在苦思冥想。
宋徽宗望向這群學子,眼中不禁流露出一絲失望。此次科舉,他滿心希望選拔出一批熟知治軍強軍之法的賢才。
大宋一直奉行以文制武之策,他本打算將這些學子中的大部分安排到軍隊擔任文職,為北伐大業儲備人才,可眼前這些學子的表現,實在讓他大失所望。
因為此次殿試僅要求學子撰寫一篇策論,且字數不限,故而時間僅有一個時辰。
很快,宋徽宗身旁的宦官高聲喊道:“時辰已到,請下方學子停筆,依序走出考場。”
下方眾多學子神情各不相同,有的滿臉不甘,有的滿臉歡喜,有的提筆仍想書寫,然而看著兩側緊盯著的大臣,無奈只得放下手中的筆,緩緩走出了大殿。
“快將武植的卷子呈於朕!”眾學子離開大殿後,趙佶迫不及待地對身旁宦官下令。
宦官得令,立刻小跑而去,來到武植考桌旁,他神色謹慎,動作輕柔地拿起卷子,隨後一路小跑著回到趙佶身邊,畢恭畢敬地將武植的策論呈給了趙佶。
下方數位大臣先是把參考學子們的策論仔細梳理整齊,接著便投入到緊張的閱卷工作中。對於趙佶拿走武植策論這一舉動,大臣們並未多言。
畢竟無論過程如何,最終所有學子的策論都得呈給趙佶,由他來確定名次。
趙佶接過呈來的武植策論,一眼便瞧見那一手極為漂亮的瘦金體,不禁微微點頭。
隨後,他全神貫注地細看起來,這篇《強軍治軍策》著實吸睛。越往下看,趙佶的臉色越發激動。
“好!”他忍不住大聲喝彩,驚得下方正批閱卷子的幾位大臣頓時被嚇了一跳。
“哈哈哈哈哈,果然,真不愧是朕看中的人吶。”宋徽宗趙佶神情滿是興奮與喜悅。
不過看到被嚇了一跳的五位大臣,趙佶也稍顯尷尬,繼而對下方的五位大臣說道:“眾卿快快來欣賞一下這篇策論。”
旁邊的小太監當即從趙佶手中接過策論,快步走下臺階,將策論放置在眾大臣面前。眾大臣心中已然好奇,究竟是怎樣一篇策論能讓陛下如此興奮。
其中下方五位大臣當中,以太尉趙頵的年紀最大、身份最高,他是宋神宗趙頊的弟弟,他才華橫溢、品德高尚。
在朝堂上備受敬重,不僅因為他尊貴的皇室身份,還因他對軍政事務有著深刻見解。此次面對皇帝推薦的策論,他也充滿好奇與期待。
趙頵向前走出一步,身體微微湊近,便看向了武植的那篇策論。只一眼,他便被其中的觀點所吸引。作為幾位大臣當中最懂軍事的人,他的心情甚至比宋徽宗還要激動。
“夫強兵之道,首重選才,當選體魄健碩、意志堅韌之人,尤重其品德,必懷報國之志。己立者,君之根本也。令出即行,禁發則止,賞罰公允分明。訓練之法,需因時而變,依實戰為準。平日操練不輟,精熟陣法......”他不禁一字一句地將武植的《強軍治軍策》緩緩念出。
片刻,一篇《強軍策》被趙頵緩緩唸完。他神色激動,聲音洪亮:“好見解,此乃洞若觀火之卓識,恰似暗夜明燈,為強軍照亮方向。好方略,條條如精巧榫卯,緊密相連,可鑄大宋強軍之壁壘。好才華,字裡行間才情似滔滔江河,不可遏制。恭賀陛下,得此棟樑,其必為大宋之幸,成為我朝良臣。”趙頵滿臉欣喜,朝著宋徽宗拱手。
其餘幾位大臣在趙頵唸完後,趕忙圍聚上前。他們雖不精通治軍強軍之道,可身為朝中重臣,基本的眼光還是有的。武植這篇強軍策顯然出類拔萃,精彩絕倫。聽到趙頵的恭賀之語,他們也連忙向端坐在上首的宋徽宗道賀。
宋徽宗趙佶聽到大臣們的恭賀,臉上頓時浮現出得意之色,眼中光芒閃爍。
那武植可是他親手挖掘的明珠,從武植踏入汴京伊始,他便相助武植,這武植是千里馬,而他趙佶無疑是獨具慧眼的伯樂。
“既眾卿都認可此策論卓絕,朕意已決,欽點武植為一甲第一名,諸位可有異議?”趙佶高聲問道。五人紛紛點頭贊同。
之後,大臣們繼續審閱所有學子的策論,完成後呈交宋徽宗。此次科舉一甲共三人,榜首是武植,榜眼是賈安宅,探花是楊渾,其餘二甲三甲進士共約一百五十人。
“好了,眾卿家辛苦了。”諸事完畢,天色已晚,宋徽宗對禮部尚書下令,“愛卿,明早將榜單張貼出去。”
禮部尚書躬身回應:“臣遵旨。”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