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晉文公稱霸(第3/4 頁)
巳交戰,大敗楚師,休兵三天,到癸酉大軍就開始返回,前後才六天,晉侯就到了河下,他就誤了渡河的事。
文公得知後,暴跳如雷,想讓軍士四處搜捕民船。先軫趕忙勸阻:“南河的百姓,聽說咱們打敗了楚兵,都嚇破了膽。要是去搜捕,他們肯定都躲起來了,不如出個告示,懸賞徵集。”
文公一聽,覺得有理:“好,就這麼辦。”剛在軍門懸賞,百姓們就爭著划船來應徵,一會兒功夫,船隻就像螞蟻一樣聚集過來,大軍順利渡過了黃河。
文公對趙衰說:“曹、衛兩國的恥辱已經洗雪了,就剩鄭國的仇還沒報,怎麼辦呢?”
趙衰回答說:“您回師的時候路過鄭國,不怕鄭國不來歸附。”
文公聽從了他的建議。
走了沒幾天,遠遠看見一隊車馬,簇擁著一位貴人,從東邊過來。前隊欒枝迎上去,大聲問道:“來者何人?”
對方回答:“我是周天子的卿士王子虎。聽說晉侯伐楚得勝,讓中原安寧了不少,所以天子親自駕車,來犒勞三軍,先讓我來通報一聲。”
欒枝就引著王子虎去見文公。文公問手下人:“現在天子來慰勞我,在路上該怎麼行禮呢?”
趙衰出主意說:“離這兒不遠有個地方叫踐土,地勢平坦寬闊,咱們連夜在那兒建造王宮,然後主公帶領列國諸侯去迎接天子,行朝禮,這樣才不失君臣的禮節。”
文公就和王子虎約定日期,五月初一在踐土等候周王駕臨,子虎就告辭回去了。
大軍向衡雍進發,路上又遇到一隊車馬,有個使臣來迎接,是鄭大夫子人九,奉鄭伯的命令,因為害怕晉兵來討伐,特地來求和。晉文公生氣地說:“鄭國聽說楚國敗了才害怕,不是真心歸附,等我見過天子後,一定親自率領軍隊到鄭國城下。”
趙衰趕緊勸道:“咱們自從出師以來,趕走衛君,抓住曹伯,打敗楚師,兵威已經夠大了。再跟鄭國計較,士兵們太辛苦了。您還是答應鄭國求和吧。要是鄭國真心來歸附,就赦免他們;要是他們再背叛,過幾個月再討伐也不晚。”
文公這才答應和鄭國講和。
大軍到衡雍紮營,一面派狐毛、狐偃率領本部兵,去踐土建造王宮;一面派欒枝進入鄭城,和鄭伯結盟。鄭伯親自到衡雍,送上禮物謝罪。文公又和他歃血訂盟。聊天的時候,文公忍不住誇讚子玉的英勇。
鄭伯說:“他已經在連谷自殺了。”
文公聽了,嘆息了好久。
鄭伯走後,文公私下對大臣們說:“我今天不是因為得到鄭國而高興,是因為楚國失去了子玉。子玉一死,其他人不足為慮,各位可以高枕無憂了。”髯翁有詩嘆道:
得臣雖是莽男兒,勝負將來未可知。
盡說楚兵今再敗,可憐連谷有輿尸。
再說狐毛、狐偃在踐土建造王宮,按照明堂的樣式。怎麼個樣式呢?有《明堂賦》為證:
那顯赫壯觀的明堂,坐落在國都的南面。它巍峨聳立,氣勢非凡,鎮守住這片獨特的地方。依靠它,能夠施行天子一個人的政令,讓各國諸侯前來朝拜。
明堂有三面屋子,總數是九間。把太廟安置在正中央的位置,太室處在中間的地方。有三十六扇門可供開關,七十二扇窗戶排列其間。
左邊和右邊的屋子,是用來區分地位高低不同的諸侯的;它上圓下方的形狀,是效法天地的奇偶之數。
至於那些分散設定的各位官員的位置,三公的地位最為尊崇。三公站在中間臺階處列位,和其他群臣的站位有所不同。
諸侯站在東階的東邊,面朝西,按由北向南的順序排列;諸伯站在西階的西邊,面朝東,兩兩相對。
諸子在應門的東邊像天鵝一樣直立等候,諸男則在應門的西邊像鶴一樣翹首張望。
戎、夷等外族之人,按金木的方位在門外站立;蠻、狄等外族之人,按水火的方位來確定站位與之相配。
各地進貢的官員在外面屏風的右邊站成佇列,四方邊塞的使者在外面屏風的左邊遠遠相對。
紅色的盾牌和玉製的斧鉞,森嚴地相互交錯排列;繪有龍紋的旗幟和豹皮製成的弓袋,高低起伏、相互映襯。
整個場面莊嚴肅穆、幽深凝重,山巒般高聳,溝壑般深邃。等到煙霧消散,各位卿士整齊排列,太陽昇起的時候,天子才蒞臨。
天子頭戴冕旒,端坐在殿堂前,就能看到八方諸侯恭敬地叩頭行禮;背靠斧扆,面朝南而坐,就能知曉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