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第二個成就(一)(第1/2 頁)
四個月後
皇帝劉徹正帶著文武百官祭祀黃帝,這是很早就有的一種傳統,每年的立秋日過後第十八天會去祭祀黃帝,祈求國泰民安。
而今天,劉徹不僅要祈求國泰民安,還要祈求能夠擊敗匈奴,因為,戰爭已經開始了。
-------------------------------------
王恢軍帳
這裡位於馬邑縣東北面六十餘里之外,東面是代郡,西南面是作為誘餌的馬邑縣和埋伏在馬邑縣周圍的幾十萬漢軍,西北面是扼守大漢邊境的武州塞,西面是武州塞通往馬邑縣的必經之路。
漢軍的佈置如下:
馬邑縣的南、東、西三面埋伏二十七萬漢軍,等到匈奴進入馬邑縣境內劫掠時,這二十七萬漢軍傾巢而出,從三面合圍匈奴主力,等到匈奴單于反應過來要逃跑時,埋伏在六十餘里之外的王恢的三萬漢軍趁機截斷匈奴主力的退路,徹底堵死匈奴主力回到草原的通道,最後憑藉著人多和熟悉地形的優勢,將匈奴主力全殲在漢地之內。
這個計劃表面上看起來很完美,但李息卻搖搖頭嘆道:“我聽說過三百人打伏擊的,也聽過三千人三萬人打伏擊的,但三十萬人打伏擊還真是第一次見。”
“打伏擊最重要的是地形和隱蔽,而不是人數,三十萬大軍打伏擊,這麼大的動靜,除非匈奴人是瞎子聾子傻子,否則這種伏擊不可能成功。”一旁的王長治也對這個計謀感到很是無語,不由得在心中暗道:我們的皇帝陛下或許確實有雄才大略,也懂得重用懂軍事的人才,但他本人肯定不懂軍事,哪有三十萬人都去打伏擊的,還把打伏擊這事拿到朝堂上跟大臣們討論,生怕匈奴人不知道我們在打伏擊一樣,這簡直是把匈奴人當成瞎子聾子傻子。
此時此刻的王長治已經因為在閩越之戰中立下的軍功,從小隊隊長升為曲中軍候,也叫飛虎軍候。
這時,主帥大營的王恢走來,看到李息、王長治二人好像在聊天,似乎是在討論他和皇帝制定的這個三十萬大軍打伏擊的計謀,於是走出來對二人詢問:“平休(李息的表字)、優安,你們在說什麼呢?”
“我說,將軍高見。”王長治咧嘴一笑,如是回道。
……
武州塞
為了引誘匈奴人主動進入漢地送人頭,這裡的漢軍早就被調走,留下一座空的要塞給匈奴人。
匈奴人對一座空的要塞也不感興趣,在檢查發現武州塞沒有可以掠奪的人口財富後,便馬不停蹄繼續向南挺進,直接衝向已經“沒有防備”的馬邑縣。
然而,越是深入漢地,軍臣單于就越是感覺不對勁,看著漢地的種種景象,不由得心中暗道:這大漢馬邑縣境內的草地上,明明到處都是牛羊,可為什麼就是見不到放牛放羊的漢人百姓呢?奇了怪了!該不會是要埋伏我吧?
軍臣單于也不是傻子,更不是瞎子,詭異的一幕幕終於讓他停下腳步,不敢再繼續深入漢地,並對著身邊幾個骨都候吩咐道:“你們每個人帶幾十個騎兵,去四周抓幾個漢人官吏或百姓回來,我要知道這裡到底有沒有埋伏。”
“是!”
幾個骨都候答應一聲,隨後分散出去抓捕漢人。
不一會的時間,一個骨都候帶著三十多個匈奴騎兵突襲了馬邑縣附近的一個亭,俘虜了駐守在亭內的尉史,並將尉史押送到了軍臣單于身邊。
“我就算死,死外邊,從這裡跳下去,也不可能背叛大漢,不可能對你們透露一丁點訊息!”尉史很有骨氣、鐵骨錚錚。
啪!
“啊——”
這種有骨氣的漢人,匈奴單于見多了,大多數抽幾鞭子也就服軟了,不過也確實有少數一些寧死不屈的,但那畢竟只是少數。
也只有這些少數才能青史留名,所以給後人造成有骨氣的人佔大多數這麼一個錯覺。
人本質上也是動物,也是貪生怕死的,不怕死的終究是少數,古今中外哪怕再過一千年一萬年也不會改變。
“我說我說,不要抽了,嗚嗚嗚——”
剛剛還表示要死在外邊也不肯說的尉史,在感受到鞭子抽打的劇烈疼痛後,連忙把三十萬漢軍正在埋伏一事如實透露。
“這麼重要的軍事行動,你一個尉史是怎麼知道的?”軍臣單于覺得這個漢人尉史肯定在胡說八道,於是這般質問,並讓一個懂匈奴語、漢語的漢人翻譯將這句話翻譯給尉史。
“陛下幾個月以前就把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