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江夏府世子多生惡 芳林園兄弟兩相和(第3/5 頁)
,到底何時才能被剷除呢!
“呵呵,怎麼?蕭郎這麼急著來此,不光是給我問安吧?”
七殿下玩笑般的說道。
“呵呵呵,被殿下猜中了。”
“我已託人給易大哥送去手書,不過還沒有回信。”
“不知道他在江夏過得怎麼樣了。”
“說起易瓊,你不要怪我啊。”
“哦?殿下此話怎講?”
“此次回京覆命,我特地將他留在江夏,你可知道原因嗎?”
蕭辰聽後腦袋裡轉了幾圈兒。
“大哥既然從了軍,定當以軍令是從。”
“殿下既是有意留下他,肯定另有安排,我又怎能妄加猜測呢。”
七殿下聽後不由得微微笑了笑。
蕭辰這話說的不深不淺,可他那副模樣,分明就是想知道內情了。
“士別三日,自當刮目相看。”
“蕭郎能如此回答,我心中真無應對之法了。”
“呵呵呵。”
此時,布巾人給兩人各自遞過茶來。
“實不相瞞,易瓊啊,就要當爹了。”
“是嘛!”
“那真是太好了。”
“玉漱和大哥彼此有情有意,如今能修成正果,真是老天開眼了!”
“是啊,不僅如此,經過幾次事情後我更加覺得,易瓊身上頗有大將風範。”
“他孤身勸降蒙籠城,三奪降將之志,又以少勝多,大敗司州敵軍。”
“如此觀之,易瓊絕非尋常之輩。”
“只是他心性耿直,遇事容易衝動,我本為此憂心。”
“如今有玉漱在身旁,他那性子啊,也變得溫和了些。”
“我敢斷言,假以時日,易瓊必為我朝武將之首!”
蕭辰聽後早已開心的合不攏嘴。
“殿下對大哥評價如此之高,要是讓他知道了,一定得翹尾巴。”
“呵呵呵,蕭郎此言差矣啊。”
“易瓊歷經磨難,心中大志已積壓了十數載。”
“如今效力南國,便如滔滔江水,定將連綿不休。”
“在他眼中,寵辱早已是身外之物。”
“只是我此番回京,不知道何時才能外任。”
“世謙身邊雖有丘仲孚、何義方等忠義之人,但他們出身寒微,恐不會受到重視。”
蕭辰聽後點了點頭。
“我聽說裴淵明將軍已經任職竟陵太守,裴將軍乃開國重臣,在軍中頗有威望,小殿下不會連他的話都聽不進去吧?”
七殿下抿了一口茶,又緩緩的搖了搖頭。
“廉頗老矣!”
“裴將軍雖能征戰沙場,但在朝中卻無甚勢力。”
“若世謙能以大局為重,一切便可安好。可若是他耐不住性子,再生事端,裴將軍等人定會直言阻攔,若世謙不得勢,難免會伺機彈劾於他。”
“陛下本就多疑,朝中若有人暗中幫助世謙,那麼裴將軍也便無的放矢了。”
“為今之計,只能盼望著裴將軍能多支撐些時日吧。”
“殿下所慮甚是。我聽聞那位小殿下性情反覆無常,多有暴虐之心,行事作風與孩童無異,又頻頻生出老奸之事。”
“如此顛三倒四的性子,陛下怎麼能讓他擔當大任呢?”
七殿下聽後看了蕭辰一眼,搖了搖頭。
“呵呵呵,我剛剛誇讚蕭郎已不是吳下阿蒙。”
“怎麼又會如此迷惑了呢。”
“我實在是不理解,還請殿下明示。”
蕭辰又給七殿下續了一杯茶。
“自古外臣用賢不用慧,重任唯親不唯能。”
“以舊朝觀之,揚州刺史、丹陽尹、石頭戍事、越城、白下等京都重鎮、重要州郡皆以皇族任之。”
“取同族血親之緣,乃是古制所定,亦是人心所趨。即便滋生貪腐,但鮮有篡逆之心。”
“至於邊境城池、偏遠郡縣,則以忠義之士、賢能之人任之。”
“取忠心侍主之因,亦是朝廷所想。縱使地方糧草不濟,或是遭遇人禍,皆能心懷聖主恩澤,不至於輕易叛降。”
“至於胸有奇計良謀之才,耿直剛正之人,或是機敏聰慧之士,皆在京都周遭或是朝堂之內任職。”
“終日輔佐君王,心思也便匯聚到了政務上,如此才能少生禍事,鞏固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