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旁敲側擊聖主生疑 噓寒問暖驍騎動容(第3/7 頁)
最本分的一個。
早年間皇帝便給諸王下了旨,允許他們隨時來京都拜謁,這可是表達信任的最高禮遇。
可是長沙王從來不無故進京,若是沒有聖旨,那麼每次有事,都恭恭敬敬的上表奏請,然後以朝貢的方式送禮拜謁。
在其封邑長沙郡為政親民,無論是名聲還是號召力都很高。
他作為一方長官,又是哥哥,能夠如此守禮,那麼西昌侯蕭靖藝又怎敢破壞自己哥哥的良好形象呢!
至於蕭子昭,身後無甚依靠。
原本看起來與老六走的近一些,他能去北徐領兵,也是老六舉薦的,可如今老六和老八卻對他頗有意見,難道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
皇帝越想越糊塗,沒想到終日禮佛,以慈愛示人,卻還是不能感化底下這幫郡王高官。
“三福啊,召蕭辰過來。”
“是!”
半個時辰的光景,蕭辰隨著俞三福進了萬壽宮。
皇帝遠遠的就聞到了些許酒氣。
“臣蕭辰,拜見陛下。”
“看座吧。”
“謝陛下。”
於是蕭辰走上前,坐的離皇帝近了些。
“你自從北徐州覆命回來,朕還未能和你單獨說說話呢。”
“請陛下恕罪,臣一時沒什麼要奏請的,所以......”
皇帝聽後壓了壓手示意。
“朕知道,你心有不甘。”
“你蕭辰自從入宮以來,什麼時候像這幾日一樣沉著平靜了。”
蕭辰聽後不由得笑了笑。
是啊,商議築堰時沒說話,為此還得罪了徐、週二人;朝議增援蜀地時也沒說話,搞得那幾個文官也對自己有了意見。
可說了又能怎麼樣呢,從經驗上來看,說與不說都會得罪人,與其那樣,倒不如找準機會,在最恰當、最有力的時候說,才會有價值。
而今天,看起來是一個好機會。
“真是什麼都瞞不過陛下。”
“恕臣斗膽,北徐州分兵之策,為何拖了許久才得以實施。”
“臣心有不解,還望陛下明示。”
皇帝聽後微微睜開了雙眼,看了看他。
“哦?呵呵呵。原來你真是因為此事耿耿於懷啊!”
“蕭辰不敢,畢竟靖藝刺史已經在荊山一帶多次嘗試過分兵遊擊,雖說有得有失,但總體看了對我南軍更為有利。”
“嗯,這些朕都知道。”
“從之前的戰局來看,荊山尤為重要。因其背靠鍾離,面迎索虜邊界,故而與北軍接觸機會最多,所以我提出分兵之策,重點就在於荊山以及昌將軍所處的洛水東南。”
“我們整體由東南,向西北側的壽陽逐步侵蝕,各自為戰,在必要時互為照應,這樣既能損耗北軍有生力量,又能維持大軍耗費,進而早日逼近壽陽。”
皇帝聽後稍稍點了點頭。
“蕭卿雖非行伍,然一番分兵之策倒是有理有據。”
“只不過朕心裡亦有苦衷。雖推遲了時日,但分兵之策,終究實施過了,此事,便到此為止吧!”
“臣......明白!”
第一炮打空了!
事實已經定型,再追問下去,恐怕皇帝就不是這個態度了。
“那麼浮山築堰,你可有話要說?”
其實早在朝議的時候蕭辰就已經在琢磨了。
築堰既然已成定局,況且操辦此事的是臨川王和袁昂,即便康長明、昌義之等人再清廉再能幹,也避免不了別人的小動作。要是堰成了,壽陽城破,那就什麼都好說;要是大堰沒起到作用,這些人免不了都得背鍋。
這就好比窮途末路的賭徒,只此一搏,贏了就翻身,輸了也得拉個墊背的。
如此堪比臨界點、鋼絲繩上的決策,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參與,看它以後變成什麼樣再說吧。
另一方面,祖𣈶一事已經傳遍了宮中。此時誰要是站出來說不能築堰,怎麼勞民傷財,怎麼滋生腐敗,陛下肯定會內心不爽,這也是為什麼徐修仁和周開逸會吃癟的原因。
他們是忠臣,敢於進諫是職責,更是好事,只是諫言的時機不合適罷了。
“回陛下,築堰乃是破壽陽城之根本,蕭辰不懂兵法,故而不敢妄言。”
皇帝聽後點了點頭。
“也罷,能有自知之明,亦是賢人君子。”
“陛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