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求功心切洛口失利 天賜良機東堂獻言(第3/5 頁)
刺的接了一句。
“某之良策,勝似天機!”
蕭子昭聽後心裡打了幾個轉兒,這老小子還真敢說啊!
奧,當著太子的面都不說,非得面見陛下才說,這分明是想邀功了,他是怕屋裡這幾個人把風頭搶去了吧!
“既如此,蕭都督意下如何?”
太子看著蕭子昭說道。
“末將......謹遵太子之令!”
“嗯,那好。”
“我正準備回京覆命,王將軍便同我一起吧!”
“末將......得令!”
如此,太子一行人,於次日早晨乘著車馬趕赴了京都。
東堂殿裡,朝廷各署衙首腦順次列坐,為聽取王足的計策,開了一個專題會議。
“將軍既有良策,乃我南國功臣,朕今日特將朝廷肱骨召來,商議破城之策。”
“還望將軍知無不言啊!”
皇帝一番安撫和期冀,王足的心裡是暖意融融。
於是他含淚跪地,叩首再拜。
“微臣......定不負陛下所託。”
“我曾駐守壽陽多年,深知淮水變幻莫測,壽陽乃易守難攻之地,況且那統帥李崇已苦心經營多年,壽陽城已是固若金湯!我軍雖舉兵數萬,亦不能戰勝城內數千將卒。然而此時壽陽城內有士卒數萬,我軍斷不可輕舉妄動!”
“據我多年觀察,若破壽陽,必在於水!”
皇帝示聽後意喜兒,差人將淮水輿圖撐了起來。
而後喜兒朝王足拱手示意。
只見王足接過一支楠木杆,在圖上比劃著。
眾人也便跟著他看向了那輿圖。
“觀淮水之勢,匯於洛口,行經荊山,逶迤鍾離,蜷於浮山。”
“今逢春夏之交,河汛初至,但還未成往日之態。我軍當築一長堰備之,待夏秋時汛期一到,便可聚水成兵,回灌上游,如此,壽陽必破矣!”
眾人聽後皆瞠目結舌。
皇帝本來微閉的雙眼緩緩睜開,望了下去。
“王將軍此策取地利,順天時,諸卿觀之如何啊?”
中書令徐修仁聽後站了出來。
“不知閣下所言築堰,欲選地何處呢?”
王足捋捋鬍鬚,仔細端詳著輿圖。
“從地勢上來,當於荊、塗二山之間,最為妥當。”
“可荊、塗二山乃我禦敵前線,若於此處築堰,恐受索虜侵擾,屆時築堰難成不說,亦會使我軍大受挫敗,故而此計斷斷不可!”
徐修仁朗聲回應道。
“額......”
王足眨了眨眼,畢竟徐修仁說的也挺有道理。
“徐令所慮甚是,不過在我看來,築堰選址,還有一處。”
王足再次指了指地圖。
“諸位請看,鍾離郡既已為我所有,其城牆完備,內有糧草接濟,外有洛口屏障,實為易守難攻之地。而浮山乃處其右,周圍有渙、洨、沱、瀝澗四水匯入,四水於淮水主幹道匯聚一處,正是地利所在!”
“加之淮水沿岸百姓富庶,人口密集,陛下可發出一道旨意,徵北徐、北兗、南兗三州徭役十萬,於浮山修築長堰,再於洛口至浮山之間疏浚河道,待汛期一到,便可以水為兵,大破壽陽!”
皇帝聽後連連點頭,內心更是振奮。
這個王足雖是降將,早年間以北國幾座邊境城池歸順南國,為了表彰他的投誠,皇帝便敕封他為北徐州刺史。
如今壽陽城戰敗,他能直言進諫,提出了對策,足見他的一番赤誠之心了。
為了給眾人一個面子,皇帝還是朝著堂下左右看了看。
徐修仁悶著頭思索了一番,而後低頭拱手:“陛下,築堰耗費錢糧、木石甚巨,不僅如此,還要大徵徭役。如此勞民傷財,即便取了壽陽,恐怕得不償失!”
“如今我南國新政始興,然土地之策尚未在國中全面實行,淮地雖富庶,可如此行事,定會侵損百姓生存之本,還望陛下......三思!”
“陛下,徐令所言不無道理。”
周開逸走到徐修仁旁邊,朝堂上行禮。
“興兵征討本就損耗巨大,今若築堰聚水,於府庫而言乃雪上加霜,況且築堰成效尚不明朗,若輕言築堰,而不能確保其功效,恐為無稽之談!”
御史中丞司馬褧,聽了這話挺身上前拱手。
“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