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慰軍心太子臨北徐 得噩耗陛下痛心首(第4/5 頁)
”
“待他服喪過後,再重回寧蠻府任職!”
“傳朕旨意:晉安王蕭綱,去任丹陽尹,外任為使持節、都督荊、雍、梁、南北秦、益、寧七州諸軍事、領南蠻校尉、荊州刺史。”
“易瓊,你速去中書省傳令擬詔,與裴將軍同去襄陽,代朕......去弔唁吧!”
“末將遵旨!”
如此,中書省擬得詔令,全文大概如下:
“朕念往篤終,前王令則,式隆寵數,列代恆規。使持節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隨郡諸軍事、安北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雲杜縣開國侯柳慶遠,器識淹曠,思懷通雅,爰初草昧,預屬經綸,遠自昇平,契闊禁旅,重牧西藩,方弘治道,奄至殞喪,傷慟於懷,宜追榮命,以彰茂勳,可贈侍中、中軍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鼓吹侯如故,諡曰忠惠,賻錢二十萬,布二百匹。”
又遣裴淵明再次外任竟陵太守,並派出皇帝的貼身侍從陳慶之,代聖主親臨寧蠻校尉府,弔唁柳慶遠。
朝廷裡眾臣工聽聞柳慶遠過世,無不悲痛萬分。
春夏之交,淮水大漲,北軍固守的壽陽城已發生了多處水災,城內已有幾千百姓或棄捨而逃,或聚集在府衙外等待官家的救濟。
北國陳留公,擔任徵南將軍、揚州刺史,都督江西諸軍事的李崇坐鎮於壽陽府衙內。
見此情形後不由得心中忐忑起來。
要知道,南北兩軍在淮水一帶對峙就快一年了,前番或侵荊山、或擾洛口,都算不得什麼大戰。
只因南軍畏懼北國戰力,不敢貿然出兵,而北軍糧草剛剛有點著落,也不敢貿然出兵。
此時天公不作美,對南軍來說便是良機,甚至可以說是逆轉之勢。
李崇正在思量之際,揚州治中裴詢、將軍韓方興、堂弟李神等人皆來到了府中勸諫。
這裡稍作解釋,為什麼北國也有揚州呢?
一句話,就是各過各的,你的北徐我不承認,那是我設立的揚州,我只認這個。
卻說幾人言辭中肯,勸說李崇棄守壽陽,向北退守八公山一帶。
一來可以將城中百姓救出,東山再起;二來可於山上做工事,即便南軍來犯,亦可合兵禦敵。
可是李崇卻不這麼想。
只見他捋了捋鬍鬚,兩眼溼潤。
“我半生鎮守壽陽,這一石一瓦,皆為心血。”
“南人屢次犯我,皆被這銅牆鐵壁抵退了!”
“如今稍有水患,你等便輕言棄城,本帥念在多年情分上,不予責罰。可誰若再言棄城,我必殺之!”
幾人聽後悶頭退了出去不說。
揚州治中裴詢為人忠厚,身為政務官員,對百姓的遭遇更是於心不忍。
於是他便親自帶著糧食衣物等來到受災最嚴重的南城一帶,救助難民。
可光是給吃的給穿的也不是長久之計,思來想去,他便自行領兵五百,又差遣左右隨從,將千餘百姓用小舟送到了壽陽南的安豐城內,簡單的安頓下來,算是暫時脫離了苦海。
然而,淮水的水勢毫無下降的意思,壽陽城內被淹的地方是越來越多。
那李崇不但與壽陽城感情深厚,治軍的法度也無比嚴明。
裴詢雖是護送百姓脫離大水,但貿然帶兵出城,乃是于軍法所不容。
如此一來,裴詢可就是有來無回了。
想到這,一不做二不休,裴詢一衝動,便寫了兩封書信,一封是發給壽陽李崇,告訴他自己已在安豐城自立為豫州刺史,願接納壽陽城內受災百姓,與李崇兩不相犯;而另一封,則是送到了南國豫州刺史馬靈馥的手中。
馬靈馥接到書信後甚為欣喜,那裴詢自知會受到處罰,便對他表露出了投誠之意,於是馬靈馥差遣豫州大中正夏侯世龍率軍五千,直奔安豐城而來。
卻說裴詢前腳帶著百姓剛走,隨後便被同僚韓方興舉報了。
此時說舉報,多少有些冤枉了韓方興,畢竟從大局著眼,他裴詢率軍獨霸一方可不是個好兆頭。畢竟他是大中正,城內的防務、民情都一清二楚,若是被南軍收編了,可就是個大麻煩。
韓方興說了裴詢的去向,又拿著他發來的手書呈給了主帥李崇。
此時此刻,在怎麼體恤下屬的李崇也免不了生疑。
為了挽回局面,李崇便派韓方興親自趕赴安豐城,勸說裴詢。
二人相見,可謂是英雄相惜,都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