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遺夢南國 > 第22章 再相逢嬛兒訴幽怨 斷伯仲尚書出難題

第22章 再相逢嬛兒訴幽怨 斷伯仲尚書出難題(第4/5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王者峽谷之兔身逆襲大明:我每天一個未來快遞,老朱心態崩了!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舉世震驚,反叛者八號出現!小馬寶莉:她在秩序彼岸十三皇子醒來成了桓侯張翼德穿越三國做將軍從落魄書生到一品富商小馬:編寫之眷大周九皇子龍珠之賽亞人貝吉塔人在奧特,開局獲得地球意志饋贈大明:老朱假死後,我登基鬨堂大孝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爺的了?斬神:諸神代理人,開局定海神針被海盜打劫了,最後成了皇帝弒兄殺父,我登上大位修真者穿越藍星之後無敵了關於南朝貴公子是我冒充的這回事

“得令!”

一眾參賽選手跪地行軍禮。

易瓊於佇列中左右看了看,共有二十幾人參加選拔,其中不乏前幾日認識的熟人,也有幾個生臉,而靠右側的一位甚是面熟,似乎在哪裡見過一樣。

易瓊皺了皺眉,一時竟想不起來了。

抽過籤後,隊伍分成六組進行武功比試。

眾人皆脫下鎧甲、盔帽,只著短袍。

武功課目易瓊最是拿手,半天過後,易瓊在短兵、騎射和騎鬥三個課目都獲得了精級。

蕭辰全程立身觀看,見到易瓊勝出自是興奮不已。

比試完畢,易瓊走到一旁休息時,只見剛才隊伍裡的那位似曾相識的人向他望來。

那人身著黑色短袍,頭裹硃色布巾,腕系銅色鹿皮甲,顴骨高聳,鼻樑寬厚,一雙藏著戾氣的丹鳳眼望著易瓊。

二人目光交匯,各自點頭作罷。

易瓊再次側身看了看那人頭上的硃色布巾,終於記了起來。

他就是那晚在秦淮河畔登上藏漱塢的人,姏婆喚他“陸校尉”的那位。

易瓊確認,他,就是臨川王府的人!

午食過後,六位勝出者來到了宣武場的內堂當中席地而坐,署官給每人分發了兩張糙紙置在了各自的木桌上。

一個時辰後考試結束,六人原地休息不說。

四位主考官韋懷文、張德繼、王柬和王遷在後堂審閱著他們的掌兵之策。

最終只剩下易瓊和陸淵二人的對策未能分出高低。

於是四人圍坐於案邊,張德繼思索了一會,提筆便給了易瓊兩個課目都判了精,給了陸淵兩個優。

王柬見狀眯眼笑了笑。

“張將軍,這屯兵紮營乃是掌兵之本,《吳子兵法》有云:無當天灶,無當龍頭。”

“題目中既處山谷,解答當以山腰處紮營,可是易瓊卻以‘或營於谷頂,或戍於半山’作答,字跡潦草不說,如此優柔寡斷,首尾不分,王某實在不敢恭維!”

王柬說著,露出了一副不屑的表情。

“額......王尚書所言甚為有理,兵者應以古制而行,如此悖逆之道,某實在......難以苟同。”

身後的王遷補充著。

張德繼看了看王柬,又瞧了瞧王遷。

兵法說的是沒錯,但王柬是什麼出身,又打過幾次仗呢。

還不是仰仗著祖上的德行坐上了五兵尚書的位子!

再說王遷,是王柬的親兄長,一筆寫不出兩個王字,這射聲校尉王遷分明就是幫著他兄弟附和罷了。

“王尚書博學多識,尊侯武略超群,張某敬佩不已。”

“然戍營之策,《孫子兵法》亦有云:絕山依谷,視生處高,戰隆無登,此處山之軍也。”

“由此觀之,未必不能于山頂紮營。”

“所謂兵無常法,其意便在於此。所以山頂也好,山腰也罷,還應取決於實地情況才是。”

王柬聽後接連搖頭,看樣子並不認同。

“那麼破營課目,易瓊又以‘深夜偷襲’之策作答,此種失仁喪義之舉,實為將者所不恥也!”

王遷指著第二張糙紙說道。

張德繼聽後笑了笑。

“敢問尊侯,若人人尊崇仁義,又何來紛爭呢?古有劉玄德大仁大義,終究是偏安一隅,又何談一統天下!戰者,當以勝取之,故取勝之道,還需靈活變通為上。”

“你說呢?王尚書?”

“張將軍所言,王某斷不敢苟同。”

王柬沉著臉說道。

“還請韋將軍決斷。”

王柬向韋懷文低頭拱手示意,張德繼也投來期待的目光。

韋懷文見狀捋了捋鬍鬚,思索了片刻。

“吾觀此二人不分伯仲,然歷次比試,需有高低之分,今日有二位將兵之材,既是武將選拔,何不以武會之,再做決定。”

“我看可以!”王柬朗聲說道。

“既如此,就依韋將軍之意吧!”

張德繼也跟著附和道。

韋懷文算是做了個老好人,誰也不得罪,到底誰勝誰負,再打一場便是了。

於是宣武場內,易瓊二人再次立於中央,此時已是傍晚,暑氣漸漸退去,迎來一陣涼爽。

眾人聽了二人要加賽,無不拍手叫好。

這兩個人一個是張德繼親自舉薦的易瓊,另一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最終使徒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