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憂國憂民南閣表意 直言直語牛車獻策(第2/5 頁)
陛下考慮再三,同意撥給粟米六萬斛,不管怎麼說,總能緩一緩吧。”
“至於丹陽郡那些糧草,我看還是算了吧。”
七殿下說著,端起了茶杯。
“晉王剛剛上任,便強行徵糧,依我看,他可不光是為了拱衛京都之用啊......”
“難道還有別的想法不成?”
蕭辰湊上前去,盯著七殿下。
“你有所不知,每年春夏之交,秦淮河兩岸冬麥便可收穫,到了那時,徵糧並非難事。”
“可值此隆冬之際,百姓多是無糧可納,只有向大戶借來粟米、布麻衝抵,而大戶拿著憑據,待明年冬麥成熟時再行討要,如此一來,京畿之地便無糧可用,東宮,也便無糧可徵了。”
“這......”
“晉王小小年紀,竟作出如此無情無意之事!”
“太子和晉王不是親兄弟嗎,他怎麼能這麼做呢!”
七殿下遞了一杯茶,示意蕭辰。
“呵呵呵,這便是問題所在啊。太子和晉王都是皇子,故而此事乃陛下家事,我們還是不要妄自評判才是。”
“其實江夏並非無糧之地,只因周邊士族大戶守著糧食,不見銀錢不交糧。而朝廷府庫幾近虧空,實在拿不出銀錢去易糧了。”
蕭辰聽後坐在一旁,眉頭緊皺。
“大戶手裡有糧,卻見死不救......”
稍作思量後蕭辰看了看七殿下。
“殿下,我倒是有個主意。”
“哦?你有什麼主意?說來聽聽。”
“數月前我曾提出攤丁入畝之策,如果殿下支援,我們可以向陛下奏請,直接在郢州地區做個試點。”
“一旦政策在那推開,那些有田有糧的大戶必定要交稅,這樣一來,他們手裡的糧食就不得不上交朝廷了。”
“嗯,我也想了很久,長遠來看,你所言攤丁入畝乃是治國安邦之良策;即便在眼下來看,亦可藉此機會幫助郢州度過難關。不過此中過程,定會艱險無比,你可有所準備?”
“還準備什麼呢,殿下愛民如子,蕭辰深感敬佩。如果我能為百姓做些什麼事情,也不枉我來南國一回。”
蕭辰低頭拱手,七殿下欠身抬了抬蕭辰的胳膊。
如此,二人推心置腹,直至南閣關門才散去。
勤政堂裡,燈火通明,皇帝時而提筆疾書時而托腮思索。
俞三福聽著外邊的梆子聲搖了搖頭。
“陛下,已經三更天了,您多少也該睡會兒了。”
只見皇帝放下硃筆,伸了個懶腰。
“一邊是西部戰事迫在眉睫,一邊是百姓性命危在旦夕,朕又如何睡得著啊......”
俞三福見狀挑了挑盆中的炭火,又將地上的水盆換了水,轉而來到皇帝面前捶起背來。
“陛下,贖老奴斗膽。”
“有什麼話你直說便是了。”
“近日老奴聽聞丹陽郡提前徵了粟米十萬斛,陛下何不下旨將其轉運到江夏以解燃眉之急呢。”
“呵呵呵,你個老東西,你也這麼想?”
“老奴不敢......”
“是啊,朕又何嘗沒有想過呢!只不過當此關頭,京都安危也尤為重要,若沒了糧食,丹陽郡又談何拱衛京都呢?”
“況且通兒年幼,他丹陽尹位子還沒坐熱,我作為父親,就要從他手中要糧食。如此一來,南國百姓便會覺得朝廷已無計可施了,到時候人心惶恐,終究得不償失啊。”
“蕭侍郎既已回到宮中復職,陛下何不召見他詢問良策呢?”
“嗯,說起這個蕭辰啊,新奇點子倒是很多。在賑災一事上也展露了手腳,雖說做事魯莽了些,不過成果顯著,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這句話用在他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俞三福說著,又給皇帝錘起了肩膀。
“你倒是提醒朕了。”
“陛下說笑了......”
“不過蕭辰點子雖多,可是朝堂之上與他意見相左者更多,朕雖有心用他,卻也不敢貿然行事啊。”
“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啊!”
“這樣,明早宣蕭辰在西合門候著,朕帶他去一個地方。”
“是。”
次日清晨,蕭辰早早的就到了西合門等候,四下除了守門的宿衛以外別無他人。
陛下叫自己這麼早來這等著,到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