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破長風作別朱雀航 擊淮水勞軍北徐州(第5/6 頁)
人,我們擔心貽誤了戰機,便在奏表上署了名。但我二人忠心,日月可鑑,還請蕭使和淵明兄轉達,讓陛下放心,我等日後定會於戰場上將功補過!”
皇帝口諭裡雖然沒說什麼,可是不讓他們站隊的意思是明擺著的。
不愧是老將,一點就透。
“二位將軍請起。”
蕭辰上前扶起兩人。
“此次蕭使前來,亦是陛下思之再三。”
“如今戰事緊急,乃是用人之際,陛下無意責罰於誰。陛下對我軍戰力很有信心,只是不想讓別有用心之人誤了大事!”
“二位兄長能如此明理,淵明深感敬佩!”
“淵明兄折煞我二人了。”
昌義之挺身回道。
“想當初,我二人主動請纓來此,一來是為了守護疆土,二來亦有私心......”
“哦?”
裴淵明捋捋鬍鬚望了望二人。
“康兄已至天命之年,我亦緊隨其後。試想,還能有多少機會到戰場殺敵呢!”
“我等皆為行伍之人,本應以馬革裹屍為最高榮耀!”
“可無奈手中僅有長刀一把......又如何能抵擋得住他人權杖呢!”
“誒!”
昌義之這番話說的再真實不過了。
本來就是想戰場殺敵,再得一些勳格,為後世子孫留下些許底子。
可是抵不住玩弄權勢的人阻礙其行動,左右其意志。
畢竟軍令不得不從,而手中的虎符乃是調兵遣將之用,終究是撼動不了上層人的主觀想法。
蕭辰低頭拱手:“在下有個想法,還請二位將軍幫忙斟酌一番。”
“常侍請講!”
康長明揚手示意。
於是幾人坐回原位。
“持節都督總領軍務大權,是三軍最高統帥;五州都督監察軍令執行情況,統籌大局;地方刺史協助上官具體安排,並負有監督之責。”
“是這個意思吧?”
康長明、昌義之和裴淵明互相看了看,輕輕的點了點頭。
“既然如此,就是說無論戰線多長,戰場多大,具體決策都掌握在持節都督和五州都督手中。”
“常侍所言,意在如何呢?”
康長明輕聲問道。
“將軍稍安,我們試想一下。按當前兵力不變,諸將軍各司其職,各自為戰,根據自己所在戰場形勢,隨時調整作戰部署,二位將軍覺得會如何?”
昌義之皺了皺眉。
“將離主帥,與理法有悖!”
“況且北國亦按主帥軍令行事,上下統一,若我南國諸將軍各自為戰,恐於大局不利啊!”
蕭辰聽後並未回話,而是看了看康長明。
“嗯......古有漢朝武皇帝分兵西北大漠,使衛青、霍去病等人各帶一路人馬尋機與那胡虜作戰,乃是開創了分兵作戰之先河。”
“不過我與索虜之戰,既非尋敵而不得,又無甚屏障做掩護,一旦分兵而戰,勝算恐怕難以掌握。”
“裴將軍你看呢?”
蕭辰看了看裴淵明。
裴淵明捋了捋鬍鬚。
“額......二位將軍所言甚是,淮水之濱草木縱橫,不利於騎兵長驅直入,多以戰艦投石破敵深入,進而登岸攻城。”
“若我軍各自為戰,恐造成以寡對眾之態,常侍所言,計出新穎,若在郢州戰場,尚能一試!”
“可這畢竟是在北徐,還是要三思才是啊。”
“呵呵呵。”
蕭辰笑了笑。
“常侍緣何發笑?”
昌義之欠身問著。
“各自為戰,並非互不兼顧,亦非孤軍深入。”
“況且臨川王署部多在北徐州戰場,若能分兵,也是將二位將軍分出去,當然,還有五州都督署部。”
“敢問三位將軍署部現有多少將士呢?”
“我與昌將軍駐軍西岸,協助防禦水面,所部十一軍共有兩萬餘將士。”
“蕭都督於東岸駐紮,提防北方來敵,所部有一萬八千餘人。”
“臨川王和吳平侯署部乃是我軍主力,於洛口禦敵,共有二十五軍以及遊俠、冗從五萬餘人。”
蕭辰點了點頭。
“十萬大軍,以當前我軍步步為營的情形看,臨川王的五萬將士於正面戰場輕易不會被擊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