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曹操三顧太史慈(第1/2 頁)
曹操隨孔融抵達青州,孔融念曹操之才,保舉他為東萊太守。曹操新官上任,雄心勃勃,欲在這東萊之地幹出一番大事業。
這日,曹操正在府邸中謀劃練兵之事,忽聞下人來報,稱有故友許攸求見。
曹操大喜,趕忙親自出迎。只見許攸大踏步而來,風采依舊。
曹操笑道:“子遠兄,今日什麼風把你吹到我這東萊來了?”
許攸亦笑道:“孟德,聽聞你在此地為太守,我特來投奔,願助你一臂之力。”
曹操執許攸之手,說道:“子遠之才,我早已知曉,今得你來,實乃天助我也。”當下,曹操拜許攸為軍師,使其與荀攸共同參贊軍務。
此後不久,孔融又向曹操舉薦了幾位賢才。管寧,性喜讀書,為人清正,有高潔之德,可掌文事,教化民眾;邴原,博學多才,擅長謀略,可為隨軍參謀;華歆,聰慧機敏,處事幹練,可理民政諸事;孫乾,善言辭,能外交,可作說客。
曹操一一召見,見他們果然各有所長,心中歡喜,皆委以重任。
有了這些賢才相助,曹操更是如虎添翼。他一面命人在東萊各地張榜招兵,一面整治軍伍,訓練士卒。
一時間,東萊城內熱鬧非凡,四方豪傑紛紛來投。族弟曹純、族子曹休、族侄夏侯尚三人,聽聞曹操在東萊招兵買馬,亦趕來投奔。這三人皆年輕勇武,英姿勃發。曹操見了,甚是欣慰,對他們說道:“我曹氏一門,當同心協力,共扶漢室,成就大業。”
曹操在東萊招兵之事,很快傳遍了周邊郡縣。他聽聞東萊有一太史慈,字子義,弓戟雙絕,勇猛無雙,且事母至孝,心中起了愛才之意。曹操心想:“如此猛將,若能為我所用,何愁大事不成。”於是,曹操決定親自去請太史慈。
第一次,曹操帶著厚禮來到太史慈家中,卻得知太史慈外出未歸。曹操留下禮品和書信,表明自己求賢若渴之心,便返回城中。
數日後,曹操再次前往,恰逢太史慈在家,然太史慈以侍奉母親為由,婉拒了曹操。曹操並不氣餒,他深知太史慈乃忠義之士,越是如此,越要誠心相待。
又過了些時日,曹操第三次登門拜訪。這次,他見到了太史慈的母親。
曹操恭敬地向老夫人行禮,說道:“伯母,我曹操久仰子義之勇,更欽佩他的孝心。如今天下大亂,漢室衰微,我欲興義兵,討賊安民,正缺子義這般英雄豪傑相助。若子義能與我共事,我必待他如兄弟,且定會保伯母平安康泰。”
太史慈的母親見曹操言辭懇切,心中頗為感動。她對太史慈說道:“兒啊,曹將軍如此誠意,你不可再拒。當今之世,能遇明主,也是你的機緣。”
太史慈見母親如此說,又感曹操三番五次前來相請的誠意,心中已有所動。他拜倒在曹操面前,說道:“蒙將軍不棄,子義願效犬馬之勞。”
曹操大喜,扶起太史慈,說道:“得子義,如得百萬雄兵。”
隨著太史慈的加入,曹操麾下兵強馬壯,士氣高昂。東萊之地的黃巾軍,原本聽聞曹操在招兵買馬,還有些蠢蠢欲動。
但見曹操將眾多賢才猛將招致麾下,勢力漸強,其中以管亥為首的黃巾軍,也不敢輕易前來招惹。
曹操在東萊,一面加緊訓練軍隊,一面屯積糧草,修繕城防,只待時機一到,便要出兵,在這亂世之中,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曹操深知,如今雖暫得一方安寧,但天下局勢變幻莫測。他時常與許攸、荀攸等謀士商議,分析各方勢力。袁紹在冀州,兵多將廣,實力雄厚;袁術在淮南,野心勃勃,妄圖稱帝;劉表據荊州,地廣物豐,然胸無大志;孫策在江東,繼承父業,虎踞龍盤,正謀圖發展。曹操看著地圖,心中暗暗思索:“我當以何策,破此亂世之局,成就不世之功?”
一日,曹操召集眾將,商議軍事。他站在營帳之中,目光炯炯,說道:“如今我東萊兵精糧足,諸將勇猛,謀士如雲。然坐守於此,終非長久之計。我欲出兵,先平定青州境內之賊寇,再圖向外發展,諸君意下如何?”
太史慈率先出列,抱拳道:“主公,末將願為先鋒,為您衝鋒陷陣,蕩平賊寇。”
夏侯惇、夏侯淵、梁習、李典、曹純、曹休、夏侯尚等亦紛紛請戰。
許攸在一旁說道:“主公,出兵之事,需謀定而後動。青州境內,黃巾軍雖多,但彼此分散,且缺乏統一指揮。我們可先派人打探清楚各股黃巾軍的虛實,然後分而擊之,可收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