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荀彧(第1/2 頁)
劉尨已歸濮陽,於議事廳召集眾謀士。荀彧、陳宮、郭嘉、戲志才、程昱這五位軍機處謀士難得齊聚,王粲與蔣琬在旁旁聽,馬謖則認真記錄。
陽光透過雕花的窗欞,灑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影。
才議片刻,馬忠匆匆入內,呈交劉尨一份情報:“長安司徒王允,連續三日於家中宴請呂布。”
劉尨閱畢,轉手遞給五人。五人相視,皆心領神會:長安恐將生變。那情報上的字跡彷彿還帶著墨香,卻似有千鈞之重。
劉尨輕咳一聲,開啟今日議題:“今日有兩件要事需與諸位共商。其一,長安城中,我那族弟(獻帝劉協),該如何處之?其二,世傢俬養家兵、強佔土地、隱瞞人口之事,又當怎樣應對?”他的聲音在議事廳中迴盪,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談及對獻帝的態度,郭嘉與戲志才看法一致,皆主張維持現狀,切不可使長安陷入混亂,務必保獻帝安穩在位。
郭嘉手搖羽扇,侃侃而談:“今諸侯紛爭,局勢未明,獻帝雖為傀儡,卻仍是天下共主之名。若貿然迎之,必成眾矢之的,且我軍羽翼未豐,當徐圖之。”戲志才亦點頭稱是:“奉孝所言極是,一動不如一靜,待時機成熟,再做打算不遲。”
陳宮目光遊移,瞧了荀彧一眼,卻欲言又止。劉尨見狀,徑直望向荀彧:“荀先生有何高見?”
荀彧整了整衣冠,起身踱步,沉聲道:“尊天子以令不臣!當解獻帝於困厄,迎至濮陽,還政於天子,助其征伐四方,如此方能名正言順,凝聚天下人心。”
荀彧的眼神中透著堅定與執著,他自幼受儒家思想薰陶,心中對漢室正統的尊崇深入骨髓。
陳宮聞之,面露驚愕,當即反駁:“荀公此言差矣。今漢室衰微,天子不過傀儡,各路諸侯擁兵自重,豈會因一虛名而俯首聽命?若迎天子,我等必受掣肘,諸多行事皆需奏請,徒增繁文縟節,且諸侯或以此為由,合兵來犯,濮陽危矣。不如暫作壁上觀,待天下局勢明朗,再做定奪。”
陳宮言辭激昂,雙手揮舞,似在描繪著那潛在的危機。一時間,五位謀士各抒己見,爭論聲此起彼伏,竟未能達成共識。劉尨眉頭微皺,未作決斷,轉而說道:“且先論世家之事。”
陳宮、戲志才與蔣琬皆從劉尨軍的切身利益出發,所提建議雖面面俱到,卻略顯保守。陳宮緩緩說道:“世家勢力盤根錯節,可先安撫,許以些許利益,使其暫不與我軍作對,再徐徐圖之。”戲志才則道:“可對其家兵數量加以限制,土地按律清查,人口亦逐步登記,不可操之過急,以免引發譁變。”蔣琬也附和道:“當以懷柔之策為主,分化世家,拉攏一部分,打壓一部分。”
荀彧則另有見地,他認為劉尨若欲成就大業,必須設法獲取世家與豪強的鼎力支援,萬不可與整個世家階層公然為敵,否則根基難穩。
荀彧坐直身子,目光掃視眾人:“世家掌控錢糧土地,人才亦多出於其間,若得他們相助,如魚得水,大業可期。”程昱卻始終緘默不語,似在沉思,只是那眼神深邃,讓人難以捉摸。
見兩件大事皆商議無果,劉尨心中不悅,拂袖而起:“改日再議!”言罷,轉身離去。衣袂隨風而動,帶起一絲沉悶的氣息。
眾謀士魚貫而出,程昱故意落在最後,喚住神情鬱郁的荀彧:“文若兄,且留步。今日議事不暢,心中煩悶,弟欲尋一靜處小酌幾杯,兄可願同往?”荀彧本無此閒情,然見程昱盛情難卻,又念及方才議事的種種分歧,也想借機與程昱一敘,便點頭應允。
二人來到一處偏僻且隱秘的酒樓,店內佈置簡約,卻不失雅緻。小二迎上,引至雅間,擺上美酒佳餚,便退了出去。程昱率先舉杯,一飲而盡,而後為荀彧滿上:“文若兄,嚐嚐這酒,雖非世間佳釀,卻也別有一番風味。”荀彧端起酒杯,輕抿一口,微微點頭:“嗯,此酒入口綿柔,後勁尚足,確是好酒。”
酒過三巡,程昱放下酒杯,目光灼灼地望向荀彧:“文若兄,你我追隨主公已久,依兄之見,主公究竟是何等人物?”
荀彧擱下筷子,沉思片刻,緩緩道:“主公胸懷大志,有雄才大略,實乃當世雄主。”
程昱微微點頭,又問:“那主公待我等如何?”
荀彧不假思索地答道:“主公待我等甚厚,委以重任,使我荀彧得以位居文武之首,此等知遇之恩,荀彧銘記於心。”
程昱輕笑一聲,話鋒一轉:“文若兄,你我皆知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高祖劉邦創立大漢,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