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40節(第1/3 頁)
</dt>
&esp;&esp;朱耿有些顫抖地問道。
&esp;&esp;朱植低頭看了看,哭喪著臉,說道:“我們還是回府吧。”
&esp;&esp;上了岸,朱允炆帶著馬恩慧,進入這家店,詢問一番,又進入那家店,和掌櫃的聊上幾句,直至夜深人靜,才返回皇宮。
&esp;&esp;宮廷御筵吃多了,偶爾吃點民間點心、美食,也是不錯的。
&esp;&esp;起碼,馬恩慧的胃口是好了許多。
&esp;&esp;臥榻之上,朱允炆翻看著《宋史》,馬恩慧端來一碗參湯,坐在一旁,說道:“皇上此番出行,是為了商稅之事嗎?”
&esp;&esp;朱允炆點了點頭,對馬恩慧說道:“士、農、工、商提了上千年,商人一直處在最低的地位,這是不合適的。”
&esp;&esp;“皇上此言,臣妾可不敢,商人四處流動不說,且不事生產,卻聚攏財富,盤削百姓,太祖禁商,可是深得民心。”
&esp;&esp;馬恩慧反駁道。
&esp;&esp;朱允炆將《宋史》合攏,放了下來,嘆息道:“連愛妃都如此想,可知商業改制,比那農業改制,更難百倍。”
&esp;&esp;馬恩慧不解地問道:“皇上為何要放開商禁?若是如此,百姓人人從商,那大明土地,豈不荒蕪?農田雜草叢生,大明如何富庶?”
&esp;&esp;朱允炆皺眉。
&esp;&esp;後世搞市場經濟,商業競爭如此激烈,也不見所有百姓都從商,怎麼到了這古代,就這麼多顧慮?
&esp;&esp;從商也需要有頭腦,不是說揣著幾文錢,從廣州進了貨,到了南京就能賣出去,還能賺到錢。
&esp;&esp;這需要本錢,需要成本,需要銷售,需要進銷渠道。
&esp;&esp;當然,也需要納稅。
&esp;&esp;商場如戰場,商場上壯烈的比例,未必低於戰場壯烈的比例。
&esp;&esp;“解禁商人,可以增加稅收,改善財政。未來的大明,可是需要很多錢財,才可以支撐得起來啊。”
&esp;&esp;朱允炆想要打造一個真正繁榮富裕的大明帝國,可野心勃勃的計劃,總受制於有限的財政。
&esp;&esp;單以新軍之策來論,這些士卒為國戍邊,大明百姓都欠他們的恩情!以大明當下的財力,根本不足以讓新軍之策普及全軍!
&esp;&esp;戶部也不可能將所有財力都投入軍隊之中,畢竟大家是需要吃飯的,老婆是需要買首飾的,孩子是需要上私塾的,朝廷沒錢發工資的話,還怎麼幹活?
&esp;&esp;沒錢,怎麼辦?
&esp;&esp;歷史王朝最大的收錢方式,便是增加賦稅,伸手給老百姓要錢。
&esp;&esp;張張嘴,增加一個稅目,還不容易?
&esp;&esp;歷史上的奇葩稅還少嗎?
&esp;&esp;周厲王姬胡的飲水稅,漢惠帝劉盈的單身稅,後清的穿鞋捐、赤腳捐,民國軍閥的曬太陽稅……
&esp;&esp;除了吹牛不上稅,什麼不可以上稅?
&esp;&esp;可是老百姓沒錢,也就是基數大點,一個人榨出來半銀子,那整個帝國便是三千萬銀兩,足夠吃一年的了。
&esp;&esp;至於老百姓死活,有又多少人去在乎?
&esp;&esp;不能責怪馬恩慧不瞭解商人的力量,因為朱元璋太生猛,將商人壓到了極致,商業稅在大明中央財政中的佔比,可憐的想讓人哭。
&esp;&esp;除了壟斷性質的鹽稅外,所有商業稅,如茶稅、市船稅、透過稅、營業稅,加起來滿打滿算,都不到一百萬兩。
&esp;&esp;這些錢,相對於中央財政的三千萬兩,佔比只是個位數,零頭啊。
&esp;&esp;馬恩慧將書收了起來,輕柔地問道:“皇上若是放開了商人,又能增加多少稅?”
&esp;&esp;朱允炆下榻,將桌案上的硯臺拿了過來,遞給馬恩慧,笑著問道:“愛妃認為這硯臺,價值幾何?”
&esp;&esp;馬恩慧把玩著硯臺,看著硯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