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75節(第2/3 頁)
&esp;&esp;便在此時,一名太監走了過來,稟告道:“啟稟皇后,兵仗局掌印太監到了。”
&esp;&esp;“哦?本後不記得傳召兵仗局,緣何來坤寧宮?”
&esp;&esp;馬恩慧有些疑惑。
&esp;&esp;“是朕讓他們來的。”
&esp;&esp;朱允炆走入坤寧宮,眾人跪了一地,馬恩慧輕施一禮,便看到兵仗局的太監跪在外面給自己行禮,地上還放著一些紅布遮蓋之物。
&esp;&esp;“把東西搬進去吧。”
&esp;&esp;朱允炆輕聲說道。
&esp;&esp;兵杖局掌印太監梁修連忙命人抬起東西,小心翼翼地送到了坤寧宮主殿內。
&esp;&esp;朱文奎走向朱允炆,稚嫩地喊了一聲:“父皇,那是何物?”
&esp;&esp;朱允炆將朱文奎抱了起來,笑道:“那可是好東西,我們一起去看看。”
&esp;&esp;馬恩慧進入殿內,梁修在朱允炆的示意下,將紅布取了下來,顯露出了三個火爐。
&esp;&esp;火爐類四方形,外面被漆為硃紅色,底部設定有一個長方形抽屜,負責收集煤灰,中間設爐篦,以鐵柵支撐,負責承載煤炭,上面有厚重的鉛鐵覆蓋,再上面有小口,小口之上,還有一重鐵片覆蓋。
&esp;&esp;火爐上側向外延展了部分,可以擺放一些器物。鄰近火爐頂部的後側壁上,設計有排煙口、熱水箱室、進出水口。
&esp;&esp;在一旁,還有一些鐵皮圍城的小煙囪,一排管子組合而成的,如同柵欄的器物。
&esp;&esp;馬恩慧仔細看著,怎麼也看不明白,看向朱允炆,問道:“這個鐵疙瘩是什麼?”
&esp;&esp;朱允炆輕輕一笑,說道:“這個,可是我們發財致富的好東西,嗯,便叫它暖室火爐吧。”
&esp;&esp;“暖室火爐?”
&esp;&esp;馬恩慧低頭看了看,疑惑地問道:“雖與尋常火爐不同,但暖室,如何暖?”
&esp;&esp;朱允炆微笑著說道:“此時春日,天已算不得寒,其作用難顯。不過既然皇后想要試一試,那你們便組裝好,加上水吧。”
&esp;&esp;梁修等人領命,麻利地將煙囪拼接好,然後選擇了一處牆壁,鑿出小洞,將煙囪探出,煙囪端處彎曲朝天,以防煙霧倒灌。
&esp;&esp;在對接好暖氣片之後,安排人注水,又取出新式的蜂窩煤,在外面以木炭引燃之後,鉗入爐膛內,上面蹲上鐵皮製造的熱水壺。
&esp;&esp;在收拾妥當之後,兵仗局的人只留了三個蜂窩煤,便行禮退下。
&esp;&esp;朱允炆命人將房門關上,然後坐在桌案後,對一知半解的馬恩慧說道:“自從承乾宮出事之後,朕便吩咐兵仗局的人制造了這暖室火爐,只不過他們連鐵皮都不會批次製造,讓朕很是失望。”
&esp;&esp;“批次製造,鐵皮如何批次製造?難道不是一點點敲出來嗎?”
&esp;&esp;馬恩慧滿是疑惑地問道。
&esp;&esp;朱允炆隨手端起茶碗,輕輕搓碰著茶盞,說道:“皇后,很多想法都來自於生活,這鐵皮批次製造之法,也是如此。”
&esp;&esp;“如何?”
&esp;&esp;馬恩慧湊到近前,詢問道。
&esp;&esp;朱允炆輕輕抿了一口茶,對馬恩慧說道:“皇后不是見過擀麵嗎?將麵糰比作鐵塊,趁其尚未完全堅硬,擀出來不就好了,這有何難?”
&esp;&esp;“啊?這?”
&esp;&esp;馬恩慧有些木然。
&esp;&esp;是啊,皇上說得沒錯。
&esp;&esp;麵糰可以擀出面皮,那鐵團為什麼不能擀出鐵皮?
&esp;&esp;這麼簡單的道理為啥就沒人想到過?
&esp;&esp;馬恩慧雖然不懂冶鐵,但也清楚,打鐵往往是燒出鐵水,鑄造模型,然後打造器物。可如果將鐵水倒入料斗,在配以轆轤鐵碾,很容易便會弄出鐵皮來。
&esp;&esp;只需要修理下邊緣,然後合圍,不就是鐵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