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2節(第1/3 頁)
</dt>
&esp;&esp;雙喜有些不安地說道:“聽說,寧王善於結交,與武將勳貴關係緊密……”
&esp;&esp;朱允炆擺了擺手,說道:“查一查,是誰告訴你這個訊息的,把他抓起來審問。”
&esp;&esp;“啊?”
&esp;&esp;雙喜吃驚地看著朱允炆。
&esp;&esp;朱允炆看著雙喜,眼神有些冷漠,說道:“你是朕的耳目,你聽到的,看到的,往往是別人讓你聽到,讓你看到的。去查吧,有人想用寧王來轉移朕的視線,那就查出來,是誰這麼聰明!”
&esp;&esp;雙喜冷汗直冒,跪拜不起。
&esp;&esp;“看來,需要重新啟用錦衣衛了。”
&esp;&esp;朱允炆暗暗嘆息。
&esp;&esp;自己總不能什麼事都從五軍都督府或內閣大臣中得知,這些人,都有著自己的私心與關係網。
&esp;&esp;若有人刻意隱瞞,自己也只能是坐在深宮裡的聾子、瞎子。
&esp;&esp;錦衣衛是朱元璋的創造,前身是拱衛司,後改為親軍都尉府,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洪武十五年的時候,朱元璋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改置錦衣衛。
&esp;&esp;對於明初而言,錦衣衛的職權主要是“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直接向皇帝負責,權利大到可以逮捕任何人,哪怕是皇親國戚,而且抓了人之後,不需要三法司參與,可以自行審訊。
&esp;&esp;對於洪武朝而言,身著飛魚服的錦衣衛,便是無數大臣的噩夢。
&esp;&esp;《明史·刑法志》中的一句話,證明了錦衣衛的可怕:
&esp;&esp;“胡惟庸、藍玉兩案,株連且四萬。”
&esp;&esp;這種株連,很大一部分是錦衣衛一手“製造”出來的結果,當然,朱元璋偏執的神經與默許有關。
&esp;&esp;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廢掉了錦衣衛。
&esp;&esp;但在後來朱棣上臺之後,錦衣衛再次被恢復,並和大名鼎鼎的“東廠”,成為了大明最恐怖的特務組織。
&esp;&esp;朱允炆清楚,大臣們對於恢復錦衣衛必然持反對態度,他們厭倦也害怕了那段黑暗無光的日子,但朱允炆也不允許自己沒有聽話的耳目。
&esp;&esp;只靠著五軍都督府、內閣與言官,很可能聽不到其他的聲音。
&esp;&esp;朱允炆並不崇尚暴力,卻需要類似於錦衣衛的機構,為自己打探訊息,提供更詳細的情報。
&esp;&esp;考慮到直接恢復錦衣衛遭遇的阻力太大,朱允炆決定重新組建一個新的部門,一個由自己直接掌控,負責大明帝國各類情報調查的部門,名為:
&esp;&esp;大明安全域性!
&esp;&esp;朱允炆組建大明安全域性,只是對皇帝親衛部隊的重新組合與應用,並不需要內閣與六部審批,但為了避免內閣與朝廷官員恐慌,朱允炆特意下了一道旨意,大意是:
&esp;&esp;大明安全域性,主要負責防範、打擊危害大明王朝安全的行為,開展隱蔽戰線的對敵工作,保衛大明安全,維護社稷穩定。
&esp;&esp;至於刺探情報、調查軍情、聽聞訊息什麼的,自然也是為了大明王朝的安全所為。
&esp;&esp;為了避免大明安全域性權力過大,肆意胡為,朱允炆下令,沒有自己或內閣許可,大明安全域性不可擅自逮捕、羈押、審訊任何官員。
&esp;&esp;換言之,大明安全域性只有調查權,行動權,但沒有逮捕權、審訊權,若是需要審訊,則需會同三司,不可獨立審訊。
&esp;&esp;相對於錦衣衛而言,大明安全域性已然去掉了獠牙。
&esp;&esp;內閣縱然是想反對,也反對不出來,朝廷中一些官員也表示了擔憂,準備上奏摺反對,可奏摺還沒遞上去,便被內閣扣了下來,說不定明天就給燒掉了。
&esp;&esp;無他,皇上給了內閣與六部面子,內閣和六部也得照顧下皇上的臉面,不是嗎?
&esp;&esp;縱然是崇尚文治的方孝孺,對於大明安全域性的設定也沒有說半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