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11節(第1/2 頁)
</dt>
&esp;&esp;在大同的還有一位,那就是武定候郭英。
&esp;&esp;郭英是朱允炆親自派去的,為山西行都指揮使司,負責大同一切防務,朱桂除了自己的親兵之外,就使喚不動幾個人。
&esp;&esp;朱桂實質上已經被架空了,繼續留在大同已沒什麼意義,只靠著那點田地產出,還不如回到京師經商。
&esp;&esp;跟著皇上混,總不至於沒飯吃吧?
&esp;&esp;朱允炆看著跪著的三人,不由感嘆道:“遼王、珉王雖身入商道,但心憂國事,是藩王之楷模。既然你們一片心誠,朕不準,也不合清理。銀子朕收下了,日後大船出海,可名遼王號、珉王號!”
&esp;&esp;朱植與朱耿一陣激動,這意味著日後海戰或遠航,遼王號、珉王號將載入史冊!
&esp;&esp;其他藩王心聲羨慕,這等好事,可不容易有。
&esp;&esp;若是自己也獻上一萬兩?
&esp;&esp;不行,少了一萬兩,王妃會把自己踢出去睡覺的。
&esp;&esp;在其他藩王猶豫名聲與睡覺的問題時,朱允炆看向朱桂,挽留道:“代王叔,大同可少不了您啊。武定候多次來信,讚揚代王叔治下有方。大同固若金湯,代王叔當居首功。”
&esp;&esp;朱桂有些鬱悶,什麼治下有方,擺明了就是告訴自己,做過什麼該做的事,不該做的事,武定候都上奏京師了,你要小心點……
&esp;&esp;不行,老被郭英那個痴漢尾隨,也不是個辦法,必須離開大同,回京師才是長久之計。
&esp;&esp; 咱不玩熱削藩,就玩陽謀
&esp;&esp;距離京師遠,好處在於山高皇帝遠,皇帝管不著,做啥都自在。可壞處也在於山高皇帝遠,皇上管不著,猜疑多要命。
&esp;&esp;歷史上的名臣將相,“死而非其罪”的事實在是太多了,“猜忌”就是一把斷頭刀,鋒利的很。
&esp;&esp;朱桂雖然是王爺,但也害怕。
&esp;&esp;被人黑一次兩次還好說,畢竟這年頭,噴子太多了,你穿衣服不對要噴,你長得醜也被噴,在朝廷混,誰身上不掛著幾斤口水?
&esp;&esp;心理素質差的,早回家種地去了。
&esp;&esp;留下來的,不是臉皮厚的,便是不要臉的,還有一些即要臉還臉皮厚的。
&esp;&esp;要臉還臉皮薄的,混不了大明官場。
&esp;&esp;朱桂是王爺,多少也算是朝廷的人,自然是不怕被人噴的。
&esp;&esp;可長年累月有人寫自己的黑材料,那就太危險了。
&esp;&esp;黑材料都送到京師了,自己還在大同種麥子呢。
&esp;&esp;皇上發怒了,自己還在澆地呢。
&esp;&esp;皇上派人來了,自己還在搶收麥子呢。
&esp;&esp;沒人告訴自己被黑了,也沒機會申辯,只能上了囚車,享受包車三月遊。
&esp;&esp;朱桂決定早點抽身,回到京師,做個太平王爺,哪怕是被人噴了,告了,多少可以聽到訊息,能馬上入宮解釋清楚,不至於要老命。
&esp;&esp;“皇上,武定候郭英有大才,可保大同萬全。臣在大同,並無用處,不若皇上收回臣下封地,恩准臣下從商,也好為子孫謀一條出路。”
&esp;&esp;朱桂堅定地說道。
&esp;&esp;朱允炆見朱桂如此執著,看了看其他藩王,道:“你們認為,朕是答應,還是不答應?”
&esp;&esp;朱棣、朱權、朱植等藩王誰敢表這個態度,清一色道:“一切由皇上做主。”
&esp;&esp;朱允炆呵呵笑了笑,道:“既然代王叔願意入京多陪陪朕,那朕便答應了。至於其他人,便好好在封地,為大明鎮守邊疆吧。”
&esp;&esp;聽聞此話,猶豫的藩王,頓時不猶豫了。
&esp;&esp;當商人實在是太丟人了,自己還是在家享受榮華吧。
&esp;&esp;朱允炆看著不為所動的藩王,只是淡淡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