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12節(第3/3 頁)
p;&esp;待祭祀結束之後,朱允炆便帶眾人從鐘山而下,命朝臣回衙署事,之後更換了便服,只帶瞭解縉、朱植二人,行走在京師街巷之中。
&esp;&esp;“前些時日,朝廷解禁了刊印禁令,這民間書坊可有所動作?”
&esp;&esp;朱允炆看向朱植,詢問道。
&esp;&esp;朱植搖頭一笑,道:“皇——解禁民間,自有效果,只不過,這可為中華書局帶來了不少難處,如今天下舉子入京,正是熱鬧時,中華書局尚未營運,利潤皆入了那民間書坊,可如何是好?”
&esp;&esp;朱允炆不以為意,問道:“中華書局籌備如何了?”
&esp;&esp;朱植自信地點頭,道:“一切皆按您的囑託,分割槽別類,準備妥當,只等書籍送抵,上了貨架,便可營賣。”
&esp;&esp;“快了,經廠那邊版刻已然完成,如今正在刷印,晾曬,明日便會大規模成冊裝幀,後日應可送抵一批。這樣吧,十五日,中華書局開鋪。”
&esp;&esp;朱允炆敲定了時間。
&esp;&esp;解縉指了指前方,道:“這唐氏書坊,較之上次來時,可熱鬧多了。”
&esp;&esp;朱允炆看去,目光中有些欣慰。
&esp;&esp;相對於上次來時書坊的寂寥,此時的書坊堪稱門庭若市。
&esp;&esp;當然,這也與六月份的“高考”有關,各地舉子入京,自然人氣非凡。
&esp;&esp;舉子來京考試,往往並非是一個人來的。
&esp;&esp;不像是後世,騎個單車就參加高考去了,人家跋山涉水,遠點的光趕路便要三個月,身邊總需要有人照料,下人、書童往往是少不了的。
&esp;&esp;如果家庭條件好點,不僅有馬車,還有若干隨從,甚至還可以帶幾個丫鬟。
&esp;&esp;這些人到了京師,可是需要消費的,一文一銀總會上稅,到時,朝廷的稅收便會水漲船高。可惜了,交通不發達,加上沒條件搞全國卷,否則一年一科考,能帶來多少消費……
&esp;&esp;解縉與朱植看著幾乎要流口水的朱允炆,向外移了一步。
&esp;&esp;朱允炆擦了嘴角,道:“我們去看看。”
&esp;&esp;三人進入唐氏書坊,裡面門類倒是齊全,不僅有經史子集,還有文集、雜書、韻書、類書等。
&esp;&esp;朱允炆停下腳步,伸手取了一本《水經注》,翻開看了看,微微點頭,道:“這書倒是不錯,可以買來看看。”
&esp;&esp;“這個,家裡有這本書。”
&esp;&esp;朱植隱晦地提醒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