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85節(第1/3 頁)
</dt>
&esp;&esp;孔子能聞於四方,昭於諸侯,憑藉的便是其“博學”、“善思”、“自律”、“知新”……何曾否認過百家雜術?
&esp;&esp;只識聖人言談,卻無聖人行舉,如何能成齊家、治國、平天下?
&esp;&esp; 唯有人才,才能開盛世
&esp;&esp;在經過雙方首席、次席、三席觀點闡述之後,便迎來了銳利的攻辯。
&esp;&esp;張智率先發難,質問楊士奇:“你站在這裡,靠的是四書五經,還是雜術百家?”
&esp;&esp;這一問,鋒芒畢露!
&esp;&esp;若楊士奇回答依靠的是四書五經,那好了,這是入仕之本,大家好好修習便是,別搞其他。
&esp;&esp;若楊士奇說依靠雜術百家,那也好辦,他是翰林院編修啊,不懂學問,如何能身在翰林院?
&esp;&esp;眾人將目光看向楊士奇。
&esp;&esp;楊士奇卻不慌不忙,端起茶,喝了一口,悠然起身,道:“雜術百家養我身體,四書五經塑我精神。猶如父母,兩者不可割離。不知張司業,父與母,尚全乎?”
&esp;&esp;噗!
&esp;&esp;朱允炆直接將一口茶噴了出去。
&esp;&esp;我去。
&esp;&esp;楊士奇啊楊士奇,你這反擊是不是太犀利了?
&esp;&esp;好好的辯論,你問候人家父母做啥?
&esp;&esp;底下眾人也轟然大笑起來。
&esp;&esp;雖然楊士奇以四書五經、雜學百家比喻父母,是告訴張智,四書五經重要,雜術百家也是重要啊。
&esp;&esp;但到了眾人耳朵裡面,翻譯過來便成了:
&esp;&esp;張智,你父親雖然重要,但你母親也是重要的啊,若是父母不兩全的話,豈不是孤兒了?
&esp;&esp;解縉手有些哆嗦,對於楊士奇的才能,解縉是見識過的,只是沒想到楊士奇看似和煦,但出招起來,卻極為致命。
&esp;&esp;果然,張智臉青一塊紫一塊,瞪著紅眼珠子,卻說不出話來。人家只是友好地關懷,問一句父母尚全否,你還能咋滴?
&esp;&esp;張智攻辯落敗,陳性善也不敢挑楊士奇了,生怕他再問候自己父母,選擇了姚廣孝,問道:“四書五經乃是朝廷取士之本,若夾雜其他課業,豈不拖累監生,日後如何入仕?”
&esp;&esp;此問一出,眾監生不由打起精神來。
&esp;&esp;若朝廷在國子監加入其他課業,必然會分散監生時間與精力,若影響自己未來仕途,就算是學習雜術有利,他們也會置之不理。
&esp;&esp;這個問題,確實是問到了關鍵處。
&esp;&esp;姚廣孝深深看了一眼陳性善,起身道:“在回答此問之前,可否先請陳侍郎回姚某一問?”
&esp;&esp;“何問?”
&esp;&esp;“科舉之後,凡入進士,當委派何種官職?”
&esp;&esp;“視其能力優劣,授給事、御史、主事、中書、行人、評事、太常、國子博士、府推官、知州、知縣等官。”
&esp;&esp;姚廣孝聽聞之後,看向眾人,道:“考中進士者,可由朝廷直接委派官職!而反觀國子監監生呢?只能去諸司、地方歷事,然後數年之後,等待委任官職。”
&esp;&esp;“諸位可曾想過,科舉考試將成主流,那監生出路在哪裡?以何優勢來贏天下才學精英?若無優勢,朝廷為何要在監生中選才?”
&esp;&esp;“國子監監生未來之路,應是精通雜術的能臣幹吏,以才幹贏兩京一十三省進士!而這,才是國子監的出路。換言之,不革新,國子監,必衰敗!”
&esp;&esp;姚廣孝之言,如狂風暴雨,掃過芸芸監生!
&esp;&esp;雖然當下國子監並未衰敗,但誠如姚廣孝所言,國子監監生的出路,是越來越狹窄,越來越難了。
&esp;&esp;尤其是歷事制的出現,意味著所有監生想要當官,除了透過國子監嚴苛的考核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