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37節(第1/3 頁)
</dt>
&esp;&esp;丁顯有些不敢相信,我明明殿試都沒答完題,卷子才寫了一半,咋就當成狀元了?
&esp;&esp;絕對是夢,是夢就說得過去了……
&esp;&esp;沒錯,一切都是夢惹出來的。
&esp;&esp;花綸是狀元,定好了,只不過發榜之前的頭一天晚上,朱元璋做了個夢,夢到大殿之上有個釘子,十分顯眼。
&esp;&esp;好了,既然夢到了釘子,那一定是老天給了什麼暗示。
&esp;&esp;老朱醒來翻了翻殿試花名冊,挨個找,哎,還真有是釘子的,丁顯丁顯,不就是釘子很明顯嗎?
&esp;&esp;好了,雖然你小子沒出息,考了一百多名,但老天選了你,我老朱也得聽,狀元就你了,至於花綸,讓他見鬼去吧。
&esp;&esp;於是, 傳臚唱名,賜宴授官(三更)
&esp;&esp;五日一早,奉天門外,文武官員列隊於左,三百二十位進士列隊於右。
&esp;&esp;所有進士皆更換上了進士冠服,頭戴簪花烏紗帽,臉色雖是板著,故作嚴肅,但眼神中的喜悅,是如何都遮掩不住的。
&esp;&esp;今日,傳臚唱名!
&esp;&esp;傳臚唱名屬於殿試的一個環節,也是殿試中最為莊嚴隆重的儀式,始於北宋太宗雍熙二年。
&esp;&esp;粗暴一點來理解,那就是扯著嗓子大聲喊:
&esp;&esp;誰誰誰,第幾名。
&esp;&esp;奉天門緩緩開啟,新科進士不由激動起來。
&esp;&esp;這道門的開啟,似乎開啟了他們的未來,十年寒窗,不,二十年寒窗,乃至數十年寒窗苦讀,終於熬出頭了!
&esp;&esp;踏過這扇門,聽到自己的名字,便意味著自己已經踏入了大明帝國的官場,雖然不知道未來的官職如何,但生活已然徹底改變!
&esp;&esp;誰是狀元?
&esp;&esp;誰是榜眼?
&esp;&esp;誰又是探花?
&esp;&esp;會是我嗎?會是他嗎?
&esp;&esp;激動,緊張,期待,隨著奉天門開啟,不少人的呼吸變得沉重起來。
&esp;&esp;奉天門完全開啟,此時,奉天殿外的鼓聲敲了起來。
&esp;&esp;眾官員與進士紛紛整理衣冠,在鼓聲沉消之後,眾官員先一步進入奉天門,新科進士緊隨其後,踏過奉天門。
&esp;&esp;奉天殿外廣場上,官員肅然等待。
&esp;&esp;廣場兩側,有各種儀仗、樂師,還有數百威風凜凜,手持長槍,身披明甲的衛隊,整個廣場肅然,莊重。
&esp;&esp;禮樂起,待奉天殿門開啟,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員入殿,其他官員與進士在殿外靜候。
&esp;&esp;朱允炆身著皮弁服,升坐殿中,百官與進士跪拜,山呼萬歲。
&esp;&esp;“都起來吧。”
&esp;&esp;朱允炆嘴角帶著幾分和煦的笑意,道:“方孝孺何在?”
&esp;&esp;“臣在。”
&esp;&esp;方孝孺出班。
&esp;&esp;“黃榜可準備好了?”
&esp;&esp;“啟稟皇上,已填好。只待唱名,便可掛於午門之外,公之於眾。”
&esp;&esp;方孝孺肅然道。
&esp;&esp;朱允炆微微點頭,道:“既如此,那便開始吧。”
&esp;&esp;方孝孺躬身退了回去。
&esp;&esp;楊士奇作為殿試執事官,手持《恩科取士制書》,走至大殿門口左側,高聲宣讀:“七月三日,建文皇帝策試天下貢士,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esp;&esp;洪亮的聲音,響徹奉天殿內外。
&esp;&esp;胡靖、楊榮、金幼孜、楊溥等站在官員的後面,不由地在這一刻緊張起來。
&esp;&esp;楊士奇停頓了下,目光看向那些年輕的進士,嘴角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