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50節(第2/3 頁)
&esp;&esp;“朕會打人。”
&esp;&esp;“臣妾受著。”
&esp;&esp;“朕……”
&esp;&esp;朱允炆看著馬恩慧的秋水雙眸,不由心頭一軟,輕輕抱了抱馬恩慧,道:“好吧,朕今晚回去,來,陪朕說說話。”
&esp;&esp;馬恩慧拉著朱允炆的手,情深意切地說道:“只要皇上心情能好起來,臣妾願做任何事,受任何懲罰。”
&esp;&esp;“皇后又無過錯,談什麼懲罰。”朱允炆看向池荷,嘆息道:“皇后,朕只是有些害怕,害怕控制不住性情與脾氣,說到底,朕的心境還不夠。”
&esp;&esp;馬恩慧輕輕依偎在朱允炆的肩膀上,道:“皇上永遠都是對的。”
&esp;&esp;“哪怕朕發脾氣?”
&esp;&esp;“嗯。”
&esp;&esp;“哪怕朕打死人?”
&esp;&esp;“那是他該死。”
&esp;&esp;朱允炆看著馬恩慧,苦澀地說道:“皇后,你要有自己的立場,要指明朕的錯誤……”
&esp;&esp;“永遠站在皇上身旁,便是臣妾的立場,至死不改。”
&esp;&esp;馬恩慧堅決地說道。
&esp;&esp;朱允炆無奈又感動,手輕輕拍了拍馬恩慧的後背,道:“朕不是有心打死李森的,只是當時太過憤怒。”
&esp;&esp;馬恩慧知道李森,那個都察院外派的御史,他不是什麼好官,明明地方貪汙橫行,欺民害民,他卻選擇黃白之物,為地方官員掩過飾非。
&esp;&esp;“這樣的人,該死呢。”
&esp;&esp;馬恩慧咬牙說道。
&esp;&esp;沒錯,該死!
&esp;&esp;馬恩慧巴不得天下如此貪官汙吏都死絕了,再不會惹皇上動怒。
&esp;&esp;朱允炆微微搖頭,道:“他該不該死,都應該交給三法司來審判定罪,而不應由朕動用廷杖,直接懲罰。”
&esp;&esp;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朱允炆難過的不是李森的死,而是自己對權利與力量的過度使用。
&esp;&esp;身為皇上,手中握著的權勢太重,重到了朱允炆甚至有些迷戀這種掌控人生死的感覺。
&esp;&esp;這種感覺,很令人舒坦,也極度危險。
&esp;&esp;朱允炆很清楚,若不能約束自己,剋制自己,那接下來的路,便是家長式的獨裁之路!
&esp;&esp;日積月累之下,自己便再聽不得任何人的反對,聽不得任何人的意見,自以為是,自決一切,一旦有人犯了錯誤,觸怒了自己,那他們的下場便是死。
&esp;&esp;這種獨裁專制,或許可以給自己帶來快感,卻帶不來真正的繁榮與盛世。
&esp;&esp;時代不是一個人締造的,而是時代之下的所有人合力的結果。
&esp;&esp;朱允炆需要大臣,需要百官,需要懂得剋制與約束,需要一個言路開闊,清明郎朗的朝廷氛圍,而不是一群整天擔驚受怕,不敢言說的羔羊。
&esp;&esp;“廷杖也是太祖之制……”
&esp;&esp;馬恩慧撇了撇嘴,認為朱允炆打得沒錯。
&esp;&esp;朱允炆鬱悶,朱元璋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皇上,沒錯,可他沒有法治觀念啊。殺人的時候,問都不問,一刀切幾萬人頭都成了習慣。
&esp;&esp;《大明律》是朱元璋推動實現的,他要求百官與百姓遵守,至於他自己,想遵守的時候就遵守下,不想遵守的時候,誰也攔不住。
&esp;&esp;完全一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帝王風采。
&esp;&esp;“朕可不敢與太祖比啊。罷了,朕決定了,廢除廷杖,日後再不會出現這種荒唐。”
&esp;&esp;朱允炆下定了決心。
&esp;&esp;馬恩慧嘴角帶著幾分笑意,深深看著朱允炆,起身施禮道:“皇上聖明,臣妾為大明有如此明君賀。”
&esp;&esp;“少來吹噓,剛剛是誰說太祖之制的?”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