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221節(第2/3 頁)
,哪裡聽人說起他們。我和郭嘉樂都是做研究之人,而你卻心向朝堂,今日說這些話是想提醒你,不管你與太子走多近,關係多親密,都需要掂量清分量,明白分寸,千萬不可與皇上起了紛爭。”
&esp;&esp;于謙端坐起來,臉色凝重地看著宋斷斷:“你是說,我會和太子成為一黨,站在皇上的對立面?不可能,我效忠的是大明王朝,是皇上!”
&esp;&esp;宋斷斷直接躺了下來,用蒲扇蓋住臉:“我並不懷疑你的忠誠,只是,于謙,你知道李承乾嗎?”
&esp;&esp;于謙臉色一變。
&esp;&esp;李承乾,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長子,不甘心當太子太久,加上有兄弟威脅,最後圖謀不軌。若不是唐太宗幾番保全成了庶民,估計早就一命嗚呼了。
&esp;&esp;于謙看向宋斷斷,看不到他的臉,只能看到芭蕉扇,破爛出幾道口子。
&esp;&esp;朱文奎會成為李承乾?
&esp;&esp;于謙低下頭,仔細想了想,最終搖了搖頭,輕聲道:“大不同,太子與李承乾有太多不一樣。雖說他們的父親都是英明神武,都是雄才大略,都能開創一個盛世,但大明的太子沒有生活在爾虞我詐的宮廷之內,太子身邊也沒有其他藩王、國公、駙馬都尉等力量可以藉助……”
&esp;&esp;宋斷斷清楚這些。
&esp;&esp;在朱文奎身邊圍繞了一批文臣,卻沒有什麼武將勳貴,即便勳貴與朱文奎打交道,很多隻是公開的場合,短暫的接觸,不會秘密私會。
&esp;&esp;只是,太子終究是太子,皇帝培養太子太早了,早到很可能會讓太子渴望掌握更多權力。
&esp;&esp;明年太子就十八了,再過三年,太子便成年了。
&esp;&esp;三年之後,太子會不會想成為他父親一樣的人物,早點登基掌控這個龐大的帝國,來締造一個更強的盛世王朝?
&esp;&esp;宋斷斷不了解朝堂,也不清楚那麼多爭鬥,但歷史書告訴自己,皇室之間的鬥爭,遠遠比看到的更為血腥與殘酷。
&esp;&esp;建文皇帝與太子之間到底能不能跳出歷史的窠臼,這不好說。但有一點宋斷斷很清楚,于謙不能捲入皇帝與太子的紛爭之內。
&esp;&esp;于謙見宋斷斷沒有說話,思考了很多,最後也躺在了草地上,見陽光總是透過樹冠的縫隙打在自己眼上,便伸手將宋斷斷的蒲扇拿了過去,遮住臉,說道:“你低估了皇上,也低估了太子,更低估了我……”
&esp;&esp;宋斷斷沒有說話,只是嘴角動了動,帶著笑意。
&esp;&esp;翌日清晨。
&esp;&esp;國子監祭酒胡濙、司業葉靈兒攜喻興海、盛寅、周昌等各院院長,聯北京、金陵國子監卓越的監生、武義大船隊歸家六人,並二炮局陶增光、胡元澄,兵仗局趙源、鄭貴,科技局武原等一干人等,在國子監外廣場憑弔過英烈與國子監先輩之後,齊聚在格物竹林。
&esp;&esp;這一次來得人不少,足有三百餘,而這三百餘人,不是名副其實的天才,便是有著過人的經歷,亦或是有驚人的貢獻。
&esp;&esp;無一人庸才。
&esp;&esp;格物竹林是北京國子監的一處清幽之地,遍植竹子,夏日在這裡避暑最是舒坦,風打竹林,沙沙作響,似乎在安撫人心平靜下來,以思考格物之道,洞察大道之本。
&esp;&esp;眾人落坐於蒲團之上。
&esp;&esp;胡濙走至石臺之上,面色肅然,喊道:“今日匯聚你等至此,是為了探討國子監新學問之道,主要討論兩項新學問,其一,地圓說被證實,如何回答一系列新的疑惑。其二,輸血救命被證實,如何找出血液的秘密。”
&esp;&esp;“這些問題,看似與一些學院無關,比如輸血看似與匠學院無關,但匠學院製造出來的新鏡片,卻為觀察血液提供了可能,只不過尚未形成更好的成果。比如地圓說與農學院看似沒有關係,但地圓說之內的氣候、本土之外的土地等等,與農學院脫不了關係。”
&esp;&esp;“除了地圓說、輸血救命這兩個大問題之外,還可以討論更多的小問題,比如全面敲定與推行新度量衡,擒縱器的小型化可能。學問是交叉存在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