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欽差抵達(第1/2 頁)
等待京城回訊息的幾日裡,王府太平得過分,方知雨都開始不習慣了,總覺得暗地裡有什麼東西在隱而不發。
沒有程思珺攛掇,太妃在解語塢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淮王也想起了曹姬,去她院子裡宿了一晚,如今兩個姬妾都可以在晨間去太妃跟前請安。
宋清溪和宋簡沒了人挑撥,兄妹感情越發深篤,還相約到晴風閣賞梅,王妃沒有計較任何事,待他們十分和善。
每日下午,晴風閣都很熱鬧,圍爐煮茶,玩葉子戲,唧唧喳喳吵吵鬧鬧,王妃面色一天比一天好,連良醫正請脈之後都說“如此甚好”。
只是,方知雨和宋筠的關係,在一切正常中最不正常。
所有人都瞧出來了,平日你貼我我貼你的兩人鬧了矛盾,可都沒多言一句,畢竟哪對夫妻都得經歷這一遭。
這一日飄起了鵝毛大雪,幾個女眷又聚在晴風閣品茶玩鬧,方知雨掰著手指頭數還有幾日到年節。
石頭匆匆而來,“世子妃,京城來了位欽差!帶了陛下旨意,點您要見您呢!”
居然這麼快就來了?
京城淮南兩地得半月腳程,八百里加急的摺子送過去用了兩日,欽差怕也是快馬加鞭趕來的。
看來,陛下對九和縣一事相當用心!
訊息不脛而走,很快傳遍王府,旁人都道這個年節有得麻煩了,唯獨宋清溪終於長吁一口氣。
欽差來了,就意味著九和縣的事很快會被推進,魁州知州也會被調查,開春之後,她的婚事就有了轉圜。
王妃瞧見宋清溪捏緊指尖,輕輕將她的手握住,一點點掰開,沒講一個字,卻柔軟了那顆心。
宋清溪出生就沒了生母,有記憶時就聽聞王妃害死她生母,多年以來,不知恨為何物,到如今居然頭一回感受到了“母妃”二字的重量。
淚水不經意滑落,宋清溪鄭重其事喚了聲:“母妃。”
***
方知雨先回了世子府,換上一身華貴衣衫,挑了一套金貴頭面,將自己打扮起來。
最開初,宋筠瞧不上定國公府“親戚”給她準備的衣衫,以需要在重要場合出面為由,讓司衣量了尺寸。
而後做了好幾套送來,她都沒穿,今日倒派上用場。
不過,為了不給欽差留把柄,她只帶了石頭和青鴛,留十三在世子府門口噘嘴抱怨。
匆匆趕至正殿廳堂,裡頭隆重的氛圍令她心頭微微發怵。
自十二歲被趕到京郊別莊,她就再也沒見過這種陣仗,如今淮王和宋筠都穿著正式袍衫,與身著朝服的欽差齊肩而立。
旗幡招揚,號角、鑼鼓在側,護衛隨立左右,個個神色肅穆,更有一些隨行官員垂手立於下側。
方知雨一進正殿,欽差便收斂笑容,暫停與淮王寒暄,朝她看來。
她大方回視,淺笑在唇,心底卻猛地一陣戰慄。
那官服之上,繡的是小團花錦雞紋樣……居然是二品大員!
宋筠走過來,領著方知雨上前。
欽差頷首,卻見淮王世子妃端莊大氣、姿態清雅、容顏絕麗、螓首半垂、蓮步款移。
近前之後互相見禮,一舉一動皆有風範。
這……跟皇帝給他看的密報怎麼不一樣?哪裡有半點鄉野之氣,不合之舉?
欽差都快懷疑是不是寫密報的人帶了偏見。
“世子妃果然如民間傳言那般,若天仙似神人。”欽差道:“我一入淮南地界,到處都能聽見百姓對世子妃的誇讚。”
方知雨忙稱“惶恐”。
欽差則道:“下官傳奉口諭。”
宋筠帶了方知雨跪地。
“世子妃佳敏聰慧,為國分憂,為淮南謀安,乃朕之所幸。今賞黃金千兩,夜光杯一對,贈蜀錦、汝瓷、金瓜子若干,再贈紅棗、花生、桂圓、蓮子各一盤,望世子與世子妃相濡以沫,早些為皇室添福添子。”
方知雨:這皇帝……百姓受苦不管,偏管人家生不生娃?
身側宋筠謝恩,她也跟著謝。
欽差則笑道:“臨行前,陛下還讓下官轉告世子妃,令堂和令妹也有賞賜,必不會讓人欺負了去。”
方知雨忙又謝恩,心底卻很不是滋味。
皇帝在這個時候想起她孃親和妹妹……豈不是意味著,她們隨時都處於監視之中?
欽差明言接下來有要事談,方知雨自然不好再留。
宋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