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莘州之秘(第1/2 頁)
方知雨忍不住笑了:“世子不在。有事找他?”
錢刀這才收起神色,“屬下找您也一樣。”
於他們來講,世子妃同樣有謀事之能,斷事之魄力!
方知雨倒了杯茶給錢刀,他誠惶誠恐接過,依舊站在門外。
平復了好一陣心緒,才道:“莘州那頭有訊息了。”
方知雨一聽來了興致。
無數個與莘州相關的巧合,都代表背後有不可預知的風險,她與宋筠從年前等到年後,不少事也因此停滯。
搬了兩個椅子,一內一外坐定。
錢刀往空中瞄了兩眼,低低絮叨了幾句話。
聲音實在太小,方知雨沒聽清,“什麼?”
“無事。”錢刀捧著茶,笑道:“木驤和木驂經常在我們面前炫耀,以成為世子妃暗衛為榮。適才我嘲諷了下,他們總沒得世子妃賜座吧,也沒得世子妃賜茶吧。”
方知雨尷尬了下,“錢英雄,若非你們關係好,又對世子忠心耿耿,我都以為你是在挑撥了。”
錢刀也笑了笑:“就是互相之間攀比一下,世子妃安心。”
這幾句話過後,終於進入正題。
“經過詳細追查,我們確定胭脂鋪店家祖籍莘州五水縣;柴房小廝,祖籍莘州姜壟縣;秦予莘……曾在莘州並河鎮住過五年。”
錢刀只列舉了幾個人的詳細資訊,其他一筆帶過,“名錄上登記祖籍或家族資訊為莘州者,有八成為真。其中不足兩成的人,因各種緣由流落莘州,更改了戶帖。”
方知雨點點頭,“這不足兩成之人才是關鍵。”
時人講求“根”,哪怕接連幾年收成不好,只要還能有一口飽腹之食,都不會輕易舉家遷離祖地。
不論因何理由離開祖地,又因何機緣落腳莘州,大部分都是天災人禍所致。
但他們居然如此巧合地跨越近半月腳程的距離,來到淮王府謀差事?
這就是疑點。
“是。”錢刀承認方知雨的想法,“前去調查的人也這麼認為,於是耗費了多一些時間調查這些人在莘州的行動軌跡,發現他們都曾在一個地方出現過。”
他遞上一張宣紙。
偌大的宣紙上只有一列小字——“莘州並河鎮雲螭山莊”。
方知雨盯著最後四個字,若有所思,聽得恍恍惚惚。
錢刀解釋:“山莊守衛嚴密,生人勿進,其內還豢養了猛虎毒蛇。我們沒找到進去法子,只是盯住了從山莊裡出來的一批人。”
“他們大多長相普通,看起來老實木訥,卻在離開山莊之後由馬車送往不同方向。”
“我們人手不足,只能分成兩批,一批繼續盯著山莊,另外一批共六人,兩兩一隊隨意挑選一個馬車跟蹤。就是因為如此,訊息才遲了一些。”
方知雨將宣紙放到膝蓋上,目光卻遲遲沒有移開。
錢刀見狀,停下講述,問:“世子妃可有疑?”
方知雨搖搖頭,“不算疑惑,就是對這個名字……‘雲螭’是‘龍’的別稱。”
她的聲音充斥著不確定,卻得到了錢刀輕輕點頭回應。
“世子妃已經猜到了。”
“略有猜測,還是由你告訴我吧。”方知雨撫著心口,“我緩一緩。”
錢刀得令,繼續道:“三隊人馬跟到的目的地為:太師府、寧王府、荊王府。”
“寧王封地在京城以北,荊王封地在淮南西南,而太師已致仕回西北漠州養老。”
三個不同地點,三批不同的人,加上“雲螭”二字……答案已經呼之欲出。
之前方知雨和宋筠還曾猜測,會不會有莘州官員隻手遮天,在販賣戶帖路引,沒想到居然是最壞的結果——
當今皇帝在距離京城較近的莘州,建了一個意義非凡的山莊,專門訓練暗探,派往親王和朝廷命官的府邸,做探查和監控之用。
甚至連已經告老還鄉的老臣都不放過。
錢刀見世子妃還算平靜,就道:“之所有那麼多莘州人做了暗探,是因為近水樓臺。那兩成人是走投無路流落莘州,被掌控。”
方知雨聽到此處,忽而抬眸,“掌控方式是什麼?”
錢刀道:“有家人者,便為‘質’,孤身一人者,則用‘毒’。”
“呵!”方知雨發出一聲嘲笑:“如此掌控,不會牢靠。”
錢刀深有同感。
受脅迫而“忠”隨時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