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還不明白(第1/2 頁)
宋宮令不明白王妃的固執,只在外頭停了片刻,確認王妃不會突然反悔,便回身準備再次出發。
恰在這一刻,數匹快馬飛馳而來,跑在最前頭的那匹馬突然一個趔趄,連人帶馬翻飛,滾了幾轉才停。
“淮王!”後頭追趕而至的馬兒嘶鳴急停,馬上跳下幾人,欲將那摔得形象全無的人扶起來。
可那人……也就是淮王……直接甩開旁人,不顧一切奔向前頭。
宋宮令正準備上馬車,遙遙得見這一幕,又聽到旁人喚出“淮王”二字,恭恭敬敬行了個禮,“請淮王止步,您腳下十步之處就是淮南界。”
淮王此刻哪管這些,急切間舉起馬鞭就朝宋宮令打去。
宋宮令不敢躲,只用肩膀生生接住,而後高聲:“請淮王三思!這不是您一人安危,還關切到王妃和韋侍郎全家性命!”
天下初定,先帝選擇了長子為儲君,為免其他皇子覬覦皇位,便定下了親王成年支藩以後,無令不得離開封地的規矩。
這個規矩,是先帝留下的枷鎖,淮王恪守至今。
可他守了十幾年的君臣之道,卻擺脫不了今上猜忌,還要因此讓自己的髮妻重回京城擔驚受怕?
一時想不通,淮王又是一鞭子甩出去,將宋宮令生生逼退。
就在他即將踏出“不聽聖令”的那一步時,一雙臂膀將他推了回去。
推他的,正是王妃。
“棠兒!”淮王不解,正欲再次邁步,只想不顧一切將王妃帶回。
可王妃卻再次推了他一把,“淮王心意,我從來都懂,可也請替我的家人考慮一二。”
“我已應諾歸京,淮王您若踏出淮南界將我強行帶回,我的父母兄長,還有姊妹們的夫家,數百人的性命都將有危。”
淮王腳步一滯,心也跟著一頓。
王妃是鐵了心要走,太后口諭似乎只是她的一個出口!
淮王一時想不通,只停在淮南界之內,與王妃相望,“棠兒,我已知錯,你……別走好不好?”
講完這句話,他就瞧見王妃淡然的神色幻化出一抹苦笑:“淮王,您從來不知,時至今日還是不知。”
“我……”淮王確實迷糊了。
他以為是自己納妾導致王妃不愉,所以在莊姬、曹姬之後,無論太妃如何威逼,他都不再接受任何人。
可王妃偏居北苑,避而不見。
他以為是太妃過於強勢讓王妃不悅,趁著太妃去避暑,他親至北苑欲將人接回。
可王妃依舊拒絕,不肯回府。
再後來,世子妃來到淮南,揭穿了程思珺的真面目,他又以為是自己偏袒所致,於是將程思珺禁足,將宋策送走。
可王妃依舊不冷不熱,誓要與他陌路。
事到如今,寧願就此天涯相隔,還是不肯原諒他!
而他卻迫切想知道答案:“為何?你告訴我錯在哪裡可好?”
他的目光灼熱,語氣帶了一絲哭腔。
王妃無奈搖頭,轉而對宋宮令道:“煩勞……給我和淮王一刻光景,我們講講私心話。”
宋宮令自然不敢說不,替兩位屏退一干人等。
東凌和十三一左一右,站在宋宮令面前,一個斜眼瞪,一個翻起白眼。
……宋宮令哭笑不得。
淮王與王妃,一個在淮南,一個在齊魯之地的土地上。
對立,對視。
最終,王妃嘆了口氣,“不知淮王還記不記得,典儀所孫氏曾打死過我的兩個貼身丫鬟,理由是……沒有向我進忠言。”
淮王隱約點頭,記憶有些模糊。
“她們跟在我身側,從沒做過任何對不起我的事。我曾求過您,將她們厚葬,而您只是將其屍身送回家。”
淮王想辯,自己給了這兩家人撫卹銀,也算盡了心意。
但瞧見王妃悲慼神色,終究沒有開口。
王妃又道:“我那位表兄,您一定記得吧?”
王妃表兄奉命到嶺南任職,途經淮南,特意前來探望王妃,在淮王府逗留半月。
那段日子,恰逢淮王與百姓同春耕,鮮少歸府,以致於過了幾月王妃顯出孕相之後,府中謠言稱那孩子是王妃表兄的!
當然後來是方知雨與宋筠、宋清溪同探醉翁居,從梅姬丫鬟九月口中得知,謠言源頭是程思珺的丫鬟!
不過當年,淮王未查,只將謠言壓了下去。
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