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第九世 回國之路(第2/3 頁)
,曼茵開始半工半讀。又過了四年,國內傳來的訊息並不太好。在國民黨的宣傳下,大陸成了一片水深火熱的地方。
後來她成了臺灣大學院的一名外文教授。
十年時間就這麼過去了,她開始懷疑自己還有沒有能回去的一天。
在四十歲的那年,曼茵在路邊的垃圾堆裡撿到了一個臍帶尚未脫落的女棄嬰。取名於念。雖然還是會打聽回到祖國的方式,但因為有了這個孩子,她放棄了許多可以孤身一人離開的機會。
五十歲那年,在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休息日,她陪著於念在家烤著餅乾。
一對衣著光鮮的夫婦出現在了她們的家門口。說他們是於唸的親生父母,想要帶孩子回去。
幾乎不用做什麼親子鑑定,於念和那個一進門就摟著她不住哭泣的女人活脫脫的是一個磨子裡印出來的。
女人說當年她和他先生相愛,但她的父母嫌貧愛富,不同意她和她先生在一起。但是當她家人知道她懷孕的時候,她的肚子已經七八個月大了。她先生被她家人打了一頓躺了三個多月才好。而她的孩子卻一生下來就被家人揹著她丟棄了。
後來她和先生私奔,過了好幾年他們終於出人頭地了,他們一直在尋找當年被丟棄的那個孩子。知道前一天他們在路上看見了放學回家的於念,一眼便認出這一定就是她的孩子。
在曼茵考慮著找學校裡法學系的朋友怎麼幫忙打官司要到孩子的撫養權的時候,她發現自己一手養大的孩子其實並沒有那麼想留下。她似乎更希望和親生父母在一起。
幾個月後,給孩子過了十歲的生日,曼茵送她去了親生父母家。
一年後的一天。曼茵一如往常的在休息日做了甜品去看養女的時候,卻被告知這家人出國了。並且沒有留下任何聯絡方式。
曼茵將點心送去了孤兒院。之後的每一個星期天,她都會做一些點心送去孤兒院。她堅持了十五年,一開始她讓孩子們叫她阿姨,後來是奶奶。但很多孩子私下裡會叫她做‘媽媽’。
在曼茵六十五歲那年,她已經退休了。聽說臺方迫於政治形勢開始採取對大陸的開放措施。島上的居民可以回去探親。曼茵開始一一告別在臺灣認識的朋友。
去了十幾年前於念離開的那座房子,房子裡早已經換了好幾次主人,她想等的那個人始終沒有回來。
賣了這些年在臺灣置辦下的所有固定資產。拉著一個行李箱隻身回到了闊別四十二年的祖國。
她去了湖南。當年重新在廢墟上建起的宅子,住著七八戶她根本就不認識的人。而大哥一家早已經不住在這裡了。後來她打聽到,大哥在那個動盪的年代,因為世代富商的身份被批鬥,被下放。嫂子程錦雲和長子也跟了過去,而二兒子則響應政策,下鄉當知青去了。後來平反了,但身體也垮了。據說是北上求醫去了,全家人都再也沒有回來。
曼茵又去了上海。明公館早已不復存在在,那個地方如今已經成了一片廣場。而於家當年的那座宅子和湖南的老宅一樣,住著陌生人。她以臺胞返鄉尋親的身份去了當地的派出所,詢問明家人的下落,但一無所獲。最後倒是從一個退休幹部那裡得知,明鏡和明樓在建國後不久就出國了。而明臺和曼麗則回了蘇州老家。
到了蘇州,她再次去了當地的派出所,但是當地的戶口系統卻根本查不到明臺和於曼麗這兩個名字。曼茵猜測大概是因為當初他們的身份都曾曝光過,所以後來應該有了新的身份和名字。但她一不知道他們的新名字,二不知道明臺的老家在蘇州哪裡。蘇州說大不大,說小卻也不小。而她最怕的,是他們也遇到了大哥他們那樣的情況。
但留下,總會有個遇見的機會,或者說念想。
她在一個弄堂裡買了個沒有院子的二層小樓,定居了下來。每日早早的起來,四處閒逛,希望有一天能在路上遇見想要見到的人。有時候她也會買張機票飛去北京,她找到了曾經在天津時的上線。他早已是耄耋之年,見到曼茵還活著,他十分激動。畢竟當初她發完訊息之後就失蹤了,後來又在她的居所發現被人破窗而入和子彈血液的痕跡,所有人都以為她已經凶多吉少。
而這個訊息當時也被傳回給了她的家人。或許在於家人看來,曼茵早在數十年前就已經犧牲了。所以大家才會從來都沒有給她留個信的念頭。
千禧年時,曼茵已經七十八歲了。這些年蘇州的大街小巷都已被她踏遍。如今她的腿腳已經不那麼靈活了。看書讀報也必須要帶上老花鏡了。她請了一個三十來歲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