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貞觀皇儲李承乾 > 第五十九章 新造紙術帶來的影響(1)

第五十九章 新造紙術帶來的影響(1)(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大宋俠士大秦:悟性逆天buff加身再見了,趙宋靖難失敗後,建文求我登基斬神:手握因果輪迴,我即神明!諜影之我是最強戰力穿越三國:我是袁術昭昭大秦系列之史上第一陰謀鐵馬乾坤錄大秦:殿下,天涼加件衣服吧綠羅也是羅馬潛伏專家三國之季漢阿斗我偽裝修仙人,天幕忽悠古人回到古代與一群女將軍征伐天下洪武年紀事我跨越空間時間借武器年代:我在四合院抓特務大秦:長生神話,從納妃玉漱開始重生朱標,大明唯一繼承人

渭南縣,自從李承乾在這裡建立了工業區,大量的手工作坊在很短的時間內在這個小縣裡建立起來。

而這些作坊也招收了大量流民和當地貧苦的百姓,這也算給當地窮苦的百姓多了一項收入。

就在剛剛過去的蝗災中,渭南縣竟然沒有一個人因為飢餓而死,要是換成往年,早就出關逃荒去了,至於死多少人那也就更沒辦法統計了。

百姓進入作坊以後,這裡的管事並沒有像地主一樣奴役他們,而是給他們統一的制服,每天都能吃的飽,而且只用勞作四個時辰,還不會耽誤農時。

如果管事們要求給他們增加勞作的時間,也是會給“加班費”的。就這樣,渭南的百姓慢慢的適應了這種新的生活。

半大小子吃死老子這是百姓們的共識,但是在渭南卻不用擔心,要知道百姓家的孩子都念不起書,他們除了種地以外,可供他們選擇的其實並不多。

工業區的管事們會挑選適合少年做學徒,學習他們手中的技藝。在這裡的孩子不僅可以掙點錢來貼補家用,最重要的是可以讓他們學會生存的手藝。

就說眼前這幾個造紙坊的工匠吧,原來都是東宮的匠人,和其他匠人一樣,只有微薄的薪俸勉強能讓一家老小保證溫飽。

但自從到了工業區後,在李承乾的多勞多得的獎勵制度下,人人都過上了好日子,自家的孩子也能穿上新衣服了。

而這些逐漸富裕起來的匠人們也沒有忘記李承乾的恩典,每日都帶著自己的學徒們鑽研怎麼讓紙張成本變得更低,質量變得更好。

說到造紙,那就不得不追本溯源,東漢元興元年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方法制造的紙,這種紙,原材料比較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這種技術被逐漸普遍使用。

而這種紙的製作步驟大概有四:第一是原料的分離,就是用漚浸或蒸煮的方法讓原料在鹼液中脫膠,並分散成糊狀;

第二是打漿,就是用切割和捶搗的方法切斷,並使其帚化,而成為紙漿;

第三是抄造,即把紙漿滲水製成漿液,然後用撈紙具撈漿,使紙漿在撈紙具上交織成薄片狀的溼紙。

第四是乾燥,即把溼紙曬乾或晾乾,揭下就成為紙張。

自漢代以後,雖然造紙的工藝不斷完善和成熟,但這四個步驟基本上沒有變化。

到了隋之前,桑皮、藤皮,檀皮、麥杆、稻杆等也都成了造紙原料,但造紙的成本始終都沒有降下來。

而大唐現在用的都是竹紙,雖然比之以前的的紙張要好的多,但竹子做出來的紙在質地上比較硬、脆、易斷,處理起來比較困難。

後來為了改變這中情況在造紙過程中加礬、塗粉、灑金、染色等工藝。可加入了這麼多工藝,紙張是好看了,但成本依舊也沒有降下來。

好在黃天不負有心人,在這些工匠和學徒不斷的鑽研下,他們發現了一種新的紙張:楮紙。

渭南工業區的這種新楮紙和以往的紙張大不一樣,不但成本更低,而且書寫的效果也更勝從前。

楮紙的製作方法主要是將楮料水浸數日用腳踏之,然後捆成小把將楮料用清水蒸煮,削去內骨將楮皮扯成絲,用刀或斧將楮皮絲切短,打成小捆以石灰漿浸之。

存放一段時間後將浸有石灰漿的楮皮放鍋內蒸煮,將料從鍋內取出,放布袋內以河水自然漂洗數日以腳踏去石灰水,楮皮攤在地上或山坡上日曬雨淋,至色白為止用踏碓或杵臼搗細。

在楮紙料上加滾開的草木灰水沭泡,陰乾半月後用河水中洗料,再次放入鍋內蒸煮、水漂、用以日光暴曬。

用手將次料及雜質剔去用刀細砍,隨後將次料反覆揉碎成末放內袋內洗之入槽加水攪拌。

然後向槽中加紙藥水,打槽撈紙,壓去水份,火牆乾燥,從牆上揭下紙張,整理切邊、打包。

這種方法中包括四次蒸煮,其中二次清水蒸煮、二次溶液蒸煮,經這樣處理後得到的新紙,潔白如玉,紋絡勻細,表面光滑。

一個月後,當張玄素來工業區檢查生產的時候,工匠們拿出了這種新的楮紙交到了他的面前。

老夫子立馬就讓工匠們帶著他去檢視紙坊的生產,紙坊的管事給張玄素仔細的講解著楮紙如何生產,紙的品質和成本等。

看著匠人們不停的再裁著新楮紙,這讓張玄素激動的一時不知道說什麼好,他當然知道這種新紙能給大唐帶

目錄
超級二代愚園夢魘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