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 2 章(第1/2 頁)
老道對她修煉格外上心,方一進門,向繁白還未看清其餘道童的長相,就被老道拉到殿內,要教她引氣入體。
“雪大,山路滑,道長能不能看著娘下山。”向繁白在婦人在時不方便開口提醒,怕婦人看出端倪,普一進門便立刻提醒。
老道神色忽變,眸光閃過異樣,手用力拍腦門,肥碩的帽子被拍的歪到一邊。
“糊塗了,真是糊塗了!”
老道匆匆忙忙地快步走出道觀,出門時太急,乃至於忘了開門,頭磕在木門上,發出“咣”的聲脆響。
值得一提的是,這老道再怎麼著急也沒把殿內的向繁白忘了,走前指了個年紀大的道童給向繁白繼續講解。
“守正抱中,心念歸一,感悟天地之妙,萬物之造化……”名為莊寒的大道童五官端正,約莫十四五歲。
此時,莊寒正襟危坐,念著讓人難懂的文言文,全然忘了向繁白看起來只是個不識字的幼童(實際上是個把文言文還給老師的現代人),硬是把冗長的心法背了半刻鐘才意識到,嘴中繞又艱澀的口訣突然停下,沉默不語地和向繁白對視。
半晌,表情嚴肅的少年再次啟唇。
“盤腿靜坐,閉上眼,摒除雜念,等閉眼卻能看到周圍漂浮的細小光點時和我說。”
向繁白覺得奇妙,點頭應下。
她以為摒除雜念這個環節會很難,實際上也是,真正閉上眼,耳邊只餘“噗噗”的雪落聲,是往日無法體會的靜謐,諸多念頭卻如六月柳絮般拂過。
她為什麼會做那些怪夢?為什麼會來到這個世界?為什麼死前會有那樣的直覺?
她還回得去嗎?她真的去世了嗎?父母朋友會不會很難過?從今往後,在這個世界又該作何打算?
向繁白從小心思便重,初來這個陌生的世界,平日裡的冷靜出現了一條細小的裂痕,內心躁動,迷茫的聲音在耳畔鼓動。
不知過了多久,“吱呀”的低響,大殿的木窗被緩緩推開條縫,孩童稚嫩的聲音傳來。
“她就是新來的嗎?師父呢?怎麼是師兄在這看著?”
“你小聲點。”
“你不覺得奇怪嗎?師父往常最上心的就是我們的修煉進度,像引氣入體這種大事,怎麼會不在?她跑哪去了?不會又揹著我們偷偷去鎮上了吧!”
“程六……”
“什麼程六!沒大沒小,還不叫姐姐!我聲音大怎麼了?哪像你,畏畏縮縮的,沒個……”
“程六。”莊寒不知何時突然出現在二人身後,面無表情地把他們提溜起來,掃了眼殿中的向繁白,隨後輕車熟路地把姐弟倆丟到偏殿教育。
被這麼一打岔,向繁白望向屋外的青磚綠瓦,牆邊棕灰的水缸,地上磚縫中的積雪,所見之景與原世界的鄉村並無不同。
在陌生與熟悉的夾層中,她想不明白現如今的處境和未來,但這裡的道童們依舊歡快,她便不如融入其中,暫且做個無憂無慮、不關心未來只關心現在的孩子好了。
抱著如此思想,她逐漸入定,最後閉著眼看到了莊寒所說的光點。
那些個光點懸浮在空中,顏色各異,殿中密集,殿外次之,道觀外則稀疏的可憐,恐怕是道長佈置時用了什麼秘法,讓道觀裡的光點更加聚集。
向繁白細數光點的顏色,赤橙黃綠藍都有,與前世的道家五行相對應。
感悟之際,腳步聲從門外傳來,應是莊嚴教訓師弟師妹歸來,向繁白告知莊寒自己已看到光點,後者頷首,讓她內視自身。
“每個人生來帶有五行靈氣,靈氣就是你看到的光點,而修者和普通人不同之處在於修者有靈根,靈根讓修者體內的靈氣得以流轉,最後存入靈根。未經心法口訣的指導,人體各處的靈氣流轉方向不同,無法形成統一的流轉方向便不能吸收外界的靈氣。”
莊寒回憶師父的語氣,老成地說:“凡間未被發現的有靈根者無法修仙的原因便在此處,即使他們僥倖入定看到靈氣,也難以注意乃至調整自身靈氣轉動。”
“有了心法口訣就不一樣了,修者可以按照其上標註的靈氣分部,在內視過程中將不同的靈氣排出,達到相同比例後順應血液流動方向轉動,便可形成漩渦,吸收外界靈氣,如此生生不息。”
向繁白將注意力聚集在自身,按講解調解靈氣流動方向和不同靈氣的數量。
她做的認真投入,直到腹中傳來接連的叫聲才止住。
外頭天色已晚,雪停,屋外的白雪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