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春秋爭霸(第2/4 頁)
了很大的影響。最後,楚莊王只好下令撤退。齊桓公取得了勝利,更加得意了。
宋襄公的仁義之戰
在另一個國家,有個國君叫宋襄公。宋襄公也想當霸主,可他有點太迂腐了。有一次,他和楚國打仗,楚國的軍隊還沒渡過河呢,大臣們就說:“大王,我們趁機進攻吧,肯定能贏。”宋襄公卻說:“不行,我們要講仁義,等他們過河擺好陣勢再打。”結果,等楚國的軍隊過河後,把宋襄公打得大敗。宋襄公還不服氣,說:“我這是講仁義,雖敗猶榮。”大家都哭笑不得,說他是個死腦筋。
宋襄公回到自己的國家後,還在為自己的仁義之舉感到自豪。他對大臣們說:“我們雖然輸了這場戰爭,但是我們贏得了仁義。以後大家都要向我學習,做一個講仁義的人。”大臣們聽了,心裡暗暗叫苦,心想:“這大王也太迂腐了,這樣下去我們國家可怎麼辦啊。”
有一天,宋襄公聽說齊桓公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宴會,邀請了各國的君主和大臣參加。宋襄公心想:“這是個好機會,我可以去宴會上展示一下我的仁義,說不定還能得到其他國家的支援,成為霸主呢。”於是,宋襄公帶著他的大臣們去參加了宴會。
宴會上,各國的君主和大臣們都在談論著天下大事。宋襄公趁機站起來,發表了一番長篇大論,說自己是如何講仁義,如何為了仁義而不惜犧牲自己的利益。大家聽了,都覺得很可笑。有個大臣忍不住說:“宋襄公,你這是迂腐,不是仁義。在戰場上,只有勝利才是最重要的。”宋襄公聽了,氣得滿臉通紅,說:“你懂什麼?我這是真正的仁義。”
就在這時,齊桓公走了過來,笑著說:“宋襄公,你的仁義我很佩服,但是在這個亂世,光有仁義是不夠的。你還是要學會變通,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霸主。”宋襄公聽了,心裡很不服氣,但又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秦穆公的用人之道
秦國的秦穆公也不示弱,他重用人才,把秦國發展得越來越強大。有一次,他的一匹寶馬跑丟了,被一群野人給抓住了。野人們不知道這是秦穆公的馬,就把馬給殺了吃了。秦穆公計程車兵找到了這些野人,準備懲罰他們。秦穆公卻說:“算了,他們也不知道這是我的馬。我聽說吃了馬肉不喝酒會傷身,就給他們一些酒喝吧。”野人們非常感動,後來在一次戰爭中,他們為了報答秦穆公,奮勇作戰,幫助秦國取得了勝利。
秦穆公不僅善於用人,還很有謀略。有一次,他想攻打一個國家,但是那個國家很強大,他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時候,有個大臣給他出了個主意,說:“大王,我們可以用反間計,讓那個國家的大臣們互相猜忌,然後我們再趁機進攻。”秦穆公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就派人去實施了反間計。
果然,那個國家的大臣們開始互相猜忌,國家陷入了混亂。秦穆公趁機帶著大軍進攻,輕鬆地打敗了那個國家。秦穆公得意洋洋地說:“哈哈,這就是謀略的力量。”
晉文公重耳的流亡與稱霸
晉文公文公重耳那可是歷經磨難啊。他曾經在外流浪了好多年,吃盡了苦頭。有一次,他餓極了,向一個農民要吃的。那個農民看他可憐,就給他一塊泥土。重耳氣得差點跳起來,說:“你這是啥意思?瞧不起我嗎?”旁邊的大臣趕緊說:“大王,這是好兆頭啊。泥土代表著土地,說明您以後會擁有很多土地呢。”重耳一聽,轉怒為喜,說:“哈哈,有道理。”
重耳在流亡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和危險。有一次,他被一個國家的國君追殺,只好逃到了一個荒島上。荒島上沒有吃的,沒有喝的,重耳和他的隨從們都快餓死了。這時候,有個隨從發現了一隻野兔,就把野兔抓了回來。重耳高興極了,說:“太好了,我們有吃的了。”但是,他們沒有火,怎麼煮野兔呢?這時候,有個聰明的隨從想到了一個辦法,他用兩塊石頭互相摩擦,產生了火花,然後點燃了乾草,煮了野兔。重耳吃著野兔,感慨地說:“這真是天無絕人之路啊。”
經過多年的流亡,重耳終於回到了自己的國家,當上了國君。他也開始了自己的稱霸之路。他和齊桓公一樣,也實行“尊王攘夷”,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
有一次,重耳帶著大軍去攻打一個蠻夷部落。那個部落的人非常勇猛,重耳的軍隊一開始吃了不少虧。但是,重耳沒有放棄,他親自指揮著軍隊,採用了一些巧妙的戰術,終於打敗了蠻夷部落。重耳得意洋洋地說:“哈哈,我重耳也是個英雄。”
西施浣紗與東施效顰
在越國的一個小村子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