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雅克薩的烽火與尼布楚的和平:中俄風雲錄(第2/3 頁)
戰,雅克薩城的俄軍傷亡慘重,糧食和彈藥也所剩無幾。清軍的包圍圈越來越小,俄軍陷入了絕境。雅克薩城的俄軍頭目托爾布津見大勢已去,不得不舉起白旗投降。彭春接受了俄軍的投降,他下令清軍不得傷害城中的百姓,讓俄軍士兵攜帶自己的武器和財物離開雅克薩。清軍第一次雅克薩之戰取得了勝利,邊境地區暫時恢復了平靜。
第四章:再戰風雲起
然而,俄軍的投降只是緩兵之計。托爾布津在撤回尼布楚後,不甘心失敗,又得到了沙皇俄國的增援,於是再次率領軍隊返回雅克薩。他們重新加固了城牆,補充了武器彈藥和糧食,準備再次與清軍對抗。
康熙皇帝得知俄軍重返雅克薩後,十分憤怒。他認為俄國侵略者言而無信,必須給予他們更沉重的打擊。於是,他再次任命薩布素為統帥,率領清軍前往雅克薩。薩布素是一位英勇善戰的將領,他對俄國侵略者的行徑深惡痛絕,決心要徹底收復雅克薩。
清軍第二次來到雅克薩城下,發現此時的雅克薩城比之前更加堅固。薩布素並沒有被困難嚇倒,他仔細觀察了雅克薩城的地形和敵軍的部署後,決定採取長期圍困的戰略。清軍在雅克薩城周圍修築了工事,切斷了雅克薩與外界的聯絡。他們在城外挖掘壕溝,設定障礙,防止俄軍突圍。同時,清軍還不時地向城中發動小規模的攻擊,騷擾俄軍,讓他們不得安寧。
這次圍困持續了很長時間,雅克薩城內的俄軍開始面臨嚴重的物資短缺。糧食越來越少,士兵們不得不吃馬肉,甚至開始有人餓死。疾病也在城中蔓延,許多俄軍士兵患病後得不到有效的治療,戰鬥力大大下降。而清軍則在城外穩紮穩打,不斷鞏固包圍圈。
第五章:談判的曙光
長期的戰爭讓中俄雙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沙皇俄國意識到透過武力無法達到他們在黑龍江流域擴張的目的,而清朝政府也希望透過和平的方式解決邊境問題。在這種情況下,雙方開始有了談判的意向。
康熙皇帝派出了以索額圖為首的談判使團,前往尼布楚。索額圖是清朝的重臣,他精明能幹,能言善辯,深知此次談判的重要性。使團成員們帶著康熙皇帝的旨意和大清的尊嚴,踏上了前往尼布楚的征程。他們乘坐著船隻,沿著黑龍江而下,沿途欣賞著兩岸壯麗的自然風光,但他們心中都明白,此行責任重大,關係到國家的主權和領土。
俄國方面也派出了談判代表,雙方在尼布楚會面。談判的氣氛一開始就十分緊張,雙方都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清朝代表堅持以黑龍江流域為大清領土,要求俄國停止侵略行為;俄國代表則試圖為他們的侵略行徑辯護,提出了一些不合理的領土要求。雙方互不相讓,談判陷入了僵局。
索額圖據理力爭,他列舉了大量的歷史證據,證明黑龍江流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他指出俄國的侵略行為給當地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要求俄國尊重中國的主權。俄國代表在清朝代表的強硬態度下,開始重新考慮他們的立場。
第六章:艱難的談判
談判在尼布楚的一座大廳內繼續進行,大廳中瀰漫著緊張的氣氛。雙方代表坐在長桌兩側,表情嚴肅。索額圖身著華麗的朝服,頭戴頂戴花翎,他的眼神堅定而威嚴。俄國代表則穿著歐式的禮服,帶著傲慢的神情,但在索額圖的步步緊逼下,也顯得有些狼狽。
在談判過程中,雙方就邊界劃分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清朝方面主張以勒拿河、貝加爾湖為界,將黑龍江流域完全納入清朝版圖;俄國方面則希望以黑龍江為界,獲取更多的土地。雙方提出的方案差距太大,談判一度陷入了激烈的爭吵。
索額圖深知,如果不能在談判中爭取到有利的條件,將會對大清的領土主權造成損害。他一方面堅持原則,另一方面也在尋找雙方的利益平衡點。他向俄國代表闡述了和平解決問題對雙方的好處,強調戰爭只會讓雙方都遭受更大的損失。俄國代表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們開始考慮做出一些讓步。
同時,雙方在談判的過程中也在互相試探對方的底線。俄國代表時而強硬,時而又表現出願意妥協的姿態;清朝代表則始終保持著堅定,但也在適當的時候提出一些靈活性的建議。談判就像一場激烈的博弈,每一個條款、每一個邊界點的確定都充滿了艱難。
第七章:條約的誕生
經過長時間的艱苦談判,雙方終於在一些關鍵問題上達成了共識。清朝和俄國都做出了一定的讓步,決定以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和外興安嶺為界,劃分兩國的領土。這個方案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